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

ID:9108364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章认识论第一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1、实践促使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发生分化,为认识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2、实践活动的操作方式内化为人脑的思维模式,使人脑具备了意识的功能,为认识活动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3、实践活动的社会性扩大了人际交往,加强了社会交流,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使人的认识可以超越个体经验的狭隘性和直观性,使认识活动的发生有了必要性和紧迫性。二、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直接来源(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认识形成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由实践提供和规定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出了新问题,创造力新手段;也为

2、认识的发展锻炼了思维能力。3、实践是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认识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客观真理,但获得客观真理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实践活动的成功。因为人只有在成功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生存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符合,只有能够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因为实践是把主观变成客观的活动,因此,只有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实践就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唯物主义观点。(2)检验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观点认为:把实践看做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3、是指唯一性、至上性、绝对性,即实践一定能检验真理,凡经实践检验的一切都是客观真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局限性、历史性、相对性,即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是一个过程,已经检验过的真理还需要经过实践的再检验。(3)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逻辑证明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但不能把逻辑证明当做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逻辑证明只能说明认识有道理,符合逻辑,但它不能说明道理的真实性。三、认识反作用于实践1、这是由实践的本性所决定的。实践是能动的,受意识支配的,这决定实践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2、这是由认识的特性所决定的。认识的活动及其成果有相对对立性,它一经形成,便能发作用于

4、实践。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基本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能使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促进人类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二是落后的、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甚至破坏的作用,阻碍人类世界的进步与发展。4、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还表现在很多方面:指导主体自觉按照规律去从事实践活动;对实践活动做出预测和规划;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实践活动。5、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科学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其次,科学理论能预测未来;最后,科学理论是一种精神力量。四、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

5、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的本质)1、含义认识主体:具有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且从事认识活动的人。认识客体:被实践活动纳入到人的观察和思考范围之内的客观世界。2、主客体的相互作用(1)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以信息相互作用为本质特征。(2)在认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3)在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除了二者之间的认识关系以外,还包含、渗透着其它多种关系。3、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1)在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上,存在着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因为它在认识论中引入了实践观点和

6、辩证法观点,驳倒了不可知论。(2)在世界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反映论的观点。(3)在世界怎样被正确反映问题上,存在着直观反映论和能动反映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反映论。认为:人们要认识世界就必须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解决认识过程中存在的主观和客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和实践的矛盾。(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回答。理解这个本质必须把握三点:认识内容的客观性(唯物反映论);认识主体的能动性(时间认识

7、论);认识过程的矛盾性(辩证认识论)。五、实践和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由于人的认识总是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程度和人的认识水平的限制,因此,实践和认识只能在具体条件下达到历史性的统一。2、方法论意义尊重群众的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路线。第二节认识的过程一、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1、从实践到认识是第一次飞跃,由认识到实践是第二次。2、实践活动既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也是人们的感性经验认识活动。因此,实践和认识的矛盾又表现为认识活动内部的矛盾,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矛盾。(1)感性认识是依靠人的感官对客观事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