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05747
大小:6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7
《论宋诗话中的司马相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宋诗话中的司马相如王红霞(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摘要:宋诗话中涉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材料多达四十则左右,这些材料分别对司马相如的思想行为,司马相如作品的风格,司马相如作品与历代文学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详尽地阐述,粗略勾勒了宋人眼中的司马相如。在宋代,对司马相如的评价不但对前代的观点有所继承,发挥或补充修正,更有一些新的见解,表现出宋代文人研习司马相如的独特体会和心得,亦可见出宋代文人不同于前代的审美取向和文学价值观,因此,对宋诗话中与司马相如有关的材料作疏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宋人对司马相如的认识和接受。关键词:宋诗话;司马相如;《白头吟》;思想行为
2、;楚辞;《诗》;讽谏诗话滥殇于南朝梁钟嵘的《诗品》,到宋代始成熟并蔚然兴起。从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到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百余年间《诗话》作者层出不穷,现已知宋诗话多达140余种,可见其创作之盛。这些诗话以其短小精悍的体制或集录诗人轶闻趣事、或品评名家名篇佳句、或考证文字文句得失,成为了宋代诗歌评论的主要方式。正如许彦周在其《彦周诗话》中所说:“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1]其中关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及创作自然也就成了不可缺少的话题,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宋诗话中涉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材料多达四十则左右,这些材料分别对司马相如的思想行为,
3、司马相如的文学创作以及司马相如的承传关系等都作了较为详尽地阐述,粗略地勾勒了宋人眼中的司马相如。在文学史上,司马相如以其旷世才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赋体作品,成为了当时的佼佼者。葛洪在《西京杂记》卷二中说:“司马长卿赋,时人皆称典而丽,虽诗人之作,不能加也,扬子云曰:‘长卿赋似不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子云学相如为赋而弗逮,故雅服焉。”[2]到了宋代,赋体文学仍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赋体文学代表的司马相如频现于宋诗话中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宋代,人们对司马相如的评价不但对前贤的观点有所继承,发挥或补充修正,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见解,表现出了宋代文人研习司马相如的独特体会和
4、心得,11以及宋代文人不同于前贤的审美取向和文学价值观。因此,对宋诗话中与司马相如有关的材料作疏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宋人对司马相如的认识和接受。一关于卓文君是否作《白头吟》止相如聘茂陵人女为妾一事,文学史上一直众说纷纭。卓文君作《白头吟》一事,最早见于葛洪《西京杂记》卷三:“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2]但葛洪并未录其辞。此后关于该事的记载又见于《文选》的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鲍明远《白头吟》诗题下,李善注曰:“《西京杂记》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一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沈约《宋书》古辞《白头吟》曰:凄凄重凄凄
5、,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3]。在李善看来,他不但认可文君作《白头吟》一事,并认为《宋书·乐志·乐三》所录的无名氏的古辞《白头吟》即《西京杂记》中所载的文君所作的《白头吟》。宋诗话中关于卓文君是否作《白头吟》,及《白头吟》歌辞的具体材料有四则,现分录于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十二“怨嗟门”云:《白头吟》,相如将聘茂陵女为妻,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故李白辞云:“头上玉燕钗,是妾嫁时物。赠君表相思,罗袖幸时拂。莫捲龙须席,从他生网丝。且留琥珀枕,还有梦来时。”此最为警策[4]。吕祖谦《诗律武库》卷一五“赠送门”云:《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女子
6、为妾,文君乃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感之,乃止。其词略云:“晴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又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故东坡《回文诗》云:“羞看一首回文锦,锦似文君别恨深。头白自吟悲赋客,断肠愁是断絃琴”。[5]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六云:《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乐府诗集》谓《白头吟》者。疾人以新间旧,不能至白首,故以为名。余观张籍《白头吟》云:“11春天百草秋始衰,弃我不待白头时。罗襦玉珥色未暗,今朝已道不相宜。”李白《白头吟》云:“妾有秦楼镜,照心胜照井。愿持照新人,双
7、对可怜影。”其语感人深矣!至刘希夷作《白头吟》乃云:“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则是言男为女所弃而作,与文君《白头吟》之本意异矣。[6]祝穆在《古今事文类聚》中云:司马相如将聘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曰:“晓如山下云,皎若云间月。良人有两意,故与相决别。”又云:“今日斗酒间,明日沟水头。蹀躞向沟上,沟水东西流。”又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相如感之,乃止。[7]从上述四则材料中不难得出以下几点信息。第一,宋诗话家们普遍认同《西京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