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

跨文化-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

ID:9102020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7

跨文化-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_第1页
跨文化-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_第2页
跨文化-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_第3页
跨文化-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_第4页
跨文化-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文化-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文化与人格是文化人类学与心理学交汇的一个研究领域。该研究领域的兴趣和目的在于要探明并了解一个社会的文化对于该社会的成员所产生的影响奋进而阐释个人的心理世界和社会共享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这个交汇点上,先是人类学家,后来是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一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总体上看,尽管这些研究及其理论的发展还很不充分,但是在一大批学者半个多世纪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个有关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还是初步形成了。这个体系由早期人类学家的研究,由以本尼迪克特(R。Benedict)为代表的理论模式和国民性研究这样三个部分组凑。一、早期人类学的研究很多人认为,

2、文化与人格的最初研究始于马林诺斯基和米德。其实,这种研究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文化人类学家鲍亚士那里。在《原始人的心智》一书中,鲍亚士就谈到,决定人类行为习惯的不是遗传因素,而是文化因素,人的行为与信仰所反映的不是他与生俱来的智慧,而是他所生活的文化传统。他对生物决定论的怀疑,首先得自对爱斯基摩人和范库弗岛的瓜求图印第安人的研究。由于鲍亚士是一位文化决定论者;因而他具有“文化对普通人牢固如铁的约束”的认识。他指出,一个人以某种特殊方式行动,是因为他已获得构成他社会特征的反应模式,因此假如我们要明了他正在做什么,我们便要探究他民族的风俗。显然,他明确提出了对文化

3、与人格的关系进行研究的主张。在他的推动下,一种崭新而大有发展前途的对人格问题的探讨就从文化人类学中产生了。比鲍亚士稍晚点的另两位研究“文化与人格理论”的先驱是马林诺斯基和米德。马林诺斯基在其《性与压抑》一书中,检视了弗洛伊德提出的恋母情结的理论,提出在初布兰社会存在着与该理论相悖的事实。初布兰群岛是母系社会结构,其训练儿童的责任及家长的权威由舅父而非父亲承担。马林诺斯基由此问到:弗洛伊德所叙述的恋母情结是所有文化都可发现的普遍现象,还是某种特殊家庭制度的产物?马林诺斯基对初布兰人的梦作了分析。他了解到,在有关性的梦中,几乎没有和母亲有关联的,相反与姊妹有

4、关的倒有人承认。在初布兰的民间传说中,也没有发现奥狄浦斯式的传说,但兄妹乱伦却成为其神话的主题。初布兰人是否对父亲怀有敌意呢?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儿子们觉得父亲是温和的。但是他们时常表现出对舅父的敌意。这样,鸟林诺斯基得出结论:在初布兰社会中,父子之间没有冲突,儿童对母亲的依恋也逐渐自然地削弱。于是奥狄浦斯情结的基本原则仍然存在,但其表现形式已随文化丛结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米德所做的研究在其著作《萨摩亚人几的成年》中得到了详尽的讨论。本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男女在青春期所经历的压迫感,是长大成人必须具有的“自然”条件。而米德则将美国与萨摩亚的女

5、孩子的发育模式作了比较,试图探明西方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情感危机的根源究竟在青少年本身的特质,还是归结到文化的因素。通过对50个萨摩亚青春少女的研究,她发现没有一个时期可以同美国同龄人中以激动和紧张为特征的时期相对应。萨摩亚人青春期没有紧张、感情危机和反抗的特征。“在那些正经历青春期的姑娘们与那些还要过两年才达到青春期的少女们,或那些两年前就达到青春期的女性之间,并不存在着篆他巨大的差异”,于是米德断言;美国青年的那些心理特征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社会制度和因袭的传统中,在青春期所出现的骚动不安、突变和危机方面,社会文化因素似乎是更加有意义的决定变项。米德的研究

6、揭示了文化对人格和行为的决定作用,这对于以麦独孤和罗斯的两部同名著作为诞生标志的社会心理学来说,不啻是一个有力的冲击,在这之前,社会心理学完全是“一种关于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人的社会心理学”。可是,“20年代后期,心理学开始在每一次有杀人类行为的概述后都加入‘在我们的家化中’这样的短语”,这应是米他的功德。二、文化与人格的理论模式我们已经看到,无论是马林诺斯基还是米德,都是以自己的研究充分证实了文化的多样性对人格与行为塑造的决定作用,并证明以往心理学对人的行为模式的描述与阐释并不具有绝对的普遍意义。尽管如此,他们二人却都没有表达出或建构出一个明确的文化

7、与人格的理论来。只是到1934年本尼迪克特出版了她的名著《文化模式》一书,才建立了这一理论的原型和范例。接踵而至的是心理学家卡丁纳、人类学家杜宝娅和林顿,他们一起发展了“文化模式”的理论架构,并提出了“基本人格结构”的理论。在开创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跨文化的研究方面,怀亭和查尔德走在了前列,1966年,由于他们出版了内容广泛的文化与人格的理论性专著《六文化系列研究》,而使得文化与人格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一)文化形貌与理想人格类型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对居住在美国西北部新墨西哥州的闪族和平原印第安人以及美国西海岸的瓜求图人进行了比较。说明上述民族

8、在民族精神上的差异,她借鉴了尼采在研究希腊悲剧中提出的俩个概念—“太阳神型”人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