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83598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6
《淮南一中周锦坤老师定风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淮南一中周锦坤老师《定风波》教学设计2013-04-1816:35:45【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这首词的思想感情。2.鉴赏风雨中苏轼形象,并且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词人的情感。3.学习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教学重点】理解内容,感悟形象,熟读成诵。【教学重点】理解“归”向何处,体会作者开阔旷达的胸襟和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们常说苏东波是千年一遇的旷世奇才,余秋雨更称他为“中国古代最有魅力的文人”。对于苏东坡,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学过他的“但
2、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还学过他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当然,我们还曾经与他在《赤壁赋》中共享清风明月,在《念奴娇》中与他共赏大江东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定风波》,与他共迎山头斜阳。二、新知学习1、读准字音(1)齐读(2)正音吟啸xiào一蓑suō萧瑟sè同行xíng2、读出情感指导诵读要领: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听录音范读。齐读,读出情感。3、自读小序部分,学生回答小序的作用。教师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缘由。三、鉴赏课文(上片)由小序自然导入上片,请男生齐读上片。1、提问
3、:雨势如何?苏轼在雨中有何行为?体现出怎样的性情?(初步感知风雨中苏轼形象)一生回答。启发学生回答:从穿林打叶能看出雨下得大、下得急,在雨中苏轼“吟啸且徐行”,从中看出苏轼对这场风雨是无所畏惧,毫不在意。一边吟咏长啸,一边缓缓而行中,一个在风雨路上勇于迎接风雨,气定神闲,淡定从容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2、上片当中还有哪些词能加深我们对苏轼这一形象的理解的?(深入感知风雨中苏轼形象)同桌交流讨论,教师提问回答。启发学生从莫听、何妨、轻胜、谁怕、任等词语入手深入探讨苏轼形象。3、重点鉴赏“竹杖芒鞋轻胜马
4、”中的“轻”:按照常理,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雨中行走,速度能不能胜过骑马,那作者为什么会有“轻胜马”的感受呢?提问一学生。启发学生回答:①马是什么人骑的?达官贵人②竹杖芒鞋是谁的打扮?(学生联系《赤壁赋》和《念奴娇》写作背景回答,教师补充)苏轼这时被贬到了黄州,在黄州他担任的是团练副使的官职,俸禄极少权利极小,而且他还被朝廷安排人看管着,“半是闲人半是罪人”的他还要通过种田去维持生计,他的打扮就只有竹杖芒鞋。③这个轻是轻在了什么上?心态上,“无官一身轻”,胜在的不是客观的道具上,而是在乐观超然的心态上。4、重点
5、鉴赏“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启发学生回答:①“任”是什么意思?听任、任由、不怕,有多少风雨都来吧,我苏东坡不怕。因为我有什么啊,蓑衣,也就是说有了一件蓑衣就不怕任何的风雨了②苏轼有没有蓑衣呢?再读小序,看看有没有矛盾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从“雨具先去”看出蓑衣并不是实指,这里的蓑衣可指苏轼的思想、心态、精神风貌。③既然蓑衣不是实指,那“烟雨”除了指自然界的风雨,还有别的含义吗?人生风雨。下面让我们看看苏轼的人生风雨吧(教师补充黄州前后苏轼人生经历)。课件展示: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
6、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教师小结:面对眼前的风雨,面对人生的风雨,苏轼选择了“任”,任多少风雨我苏东坡都不怕。现在我们再去读“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不是能读出一种“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在里面。5、带着这些感悟,背诵上片。四、鉴赏课文(下片)1、女生齐读下片。(1)雨后的苏轼迎来了什么?斜阳(2)“斜照”有没有深刻的含义?既指自然界中的阳光也指生活中的希望和顺境。(再次强调手法:双关)2、在经历了这场自然界的晴雨后,苏轼有什么感受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
7、无风雨也无晴。(1)鉴赏“回首向来萧瑟处”。苏轼“回首”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深沉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2)重点鉴赏“也无风雨也无晴”。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回答)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苏轼对人生的感悟——洒脱旷达。(苏轼的内心没有风雨阴晴的差别,他不因天晴而喜,不因雨天而悲,他怀着一颗超然物外的心,按照自己预定的人生道路悠然前行)(3)鉴赏手法双关、以小见大3、怎样才能达
8、到这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呢?齐读最后三句,从中寻找答案——归去。苏轼归去哪里?从哪里归呢?课件展示:“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明确:苏轼一直受到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影响,渴望建功立业,可是他始终不会趋附,不会媚俗,不会明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