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以文代文课)

爬山虎的脚(以文代文课)

ID:9079048

大小:2.21 M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6

爬山虎的脚(以文代文课)_第1页
爬山虎的脚(以文代文课)_第2页
爬山虎的脚(以文代文课)_第3页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以文代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四年级级部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验第七册第组“以文代文课”授田英才学园智慧型教师教学预案修订建议主备人李雪洁课题爬山虎的脚完成课时2课型以文代文课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及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4、比较阅读《蚂蚁的“摩天大楼”》、《带刺的朋友》。学习重点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直观感受,突出重点学习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利用课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课件动态演示爬山虎是怎样

2、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脚”的变化特点,从而突破难点自学导航详见《自学导航》课程资源作业设计观察葡萄、丝瓜、牵牛花、葫芦等写观察日记。3.背诵全文。学习过程课堂流程学习内容组织形式达标检测设计意图(诗歌)导入前置自学全班齐诵《小松》《爬山虎写诗》复习同一主题的诗歌,并帮助理解课文过渡:通过学这首诗我们知道了高大凌云的松树,在其幼小时,长在茂密的草丛里,跟小草荆棘差不多,所以不为人所认识,所看重。真到它们长成参天大树,人们才看得见,才说其高。今天我要再来认识一下爬山虎的脚,看看这爬山虎的脚又是怎样的。合作探究交流互学小组合作交流《自学导航》学习成

3、果关注小组的学习状态实施评价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以学定教过渡刚才听到同学们的交流很精彩,课文里面还有一些精彩的句子,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启发引导点拨助学一、字词解析:抽取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二、句段品读:出示优美的句子:1、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怎么样读出叶子的美)点拨:“一顺儿”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这两句话写出了叶子的颜色美。叶片排列的整齐,指导朗读读出感情。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点

4、拨: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的。“这”代表前面一段文字。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3、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点拨:“触”、“巴”、“拉”、“贴”动词,写出了爬山虎怎样爬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爬山虎的是怎样爬的。(出示幻灯片)4、教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小组检测对词语的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弄清楚爬山虎是怎么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    过渡:上一节课我们感受了爬山虎的脚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这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篇课文,看看这两篇课文与《爬山虎的脚》在表达上有哪些相似之处。以文带文拓展延学《蚂蚁的“摩天大楼”》1.题目中的“摩天大楼”为什么用上双引号?仔细阅读文章,思考这小小的蚁冢为什么被称作“摩天大楼”,请你用“﹏﹏”在文中划出来。2.想一想,在描写建造“摩天大楼”时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你用上相应的顺序词,把建造的过程复述下来交流朗读摘抄通过拓展阅读这两篇文章,实现了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延伸,拓宽、巩固学生课内学习点的同时增加了阅读量。《带刺的朋友》通过细心观察,作者

6、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刺猬?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试着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收获了很多,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梳理收获的内容,记于心间。整理提升反思悟学1.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观察一下,说说它们的特点。1分钟之后小组交流收获。小组合作交流收获学以致用,留心观察 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学习了作者的根据观察顺序具体表达的方法。我们观察要依据一定的顺序细致的进行观察。希望同学们再习作中进行尝试。第二节课我们有学习与这篇课文表方法

7、相似的两篇文章《蚂蚁的“摩天大楼”》,《带刺的朋友》积累了一些精彩的段落,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这些好的句子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板书设计25爬山虎的脚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教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