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佛学存在微妙关系

科学与佛学存在微妙关系

ID:9075629

大小:41.8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6

科学与佛学存在微妙关系_第1页
科学与佛学存在微妙关系_第2页
资源描述:

《科学与佛学存在微妙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科学与佛学存在微妙关系  宗性法师2004年在日喀则。  宗性并不止于研习佛法和参禅悟道,他将视线放至3000年前,努力打捞那些被快速前行的中国人遗失的优良传统,并试图重建。对西方自然科学的起源,他也极为通透,他一直在寻找唯识学与自然科学二者可能存在的微妙关系。  “最好的医生是治国的,中医是治人的(把人引导好,教育好),下医才是治病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宗性法师  初冬的文殊院已有了几许寒意,寺院里银杏叶大片地落下,在地面上铺上一层金黄。宗性法师的方丈室坐落在寺院深处的一个小院里,幽静

2、而雅致,院子的中央养着几棵绿植和数尾金鱼,更添几分惬意。  偌大的方丈室里,只简易地摆着一方长桌,几张沙发。宗性在对窗的沙发上盘腿坐下,开始畅谈自己多年来对中医、茶道、唯识学等传统文化和现代性的思考,堪称一位智者。讲到兴之所至,他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虽置身寺院,但宗性并不止于研习佛法和参禅悟道,他将视线放至3000年,努力打捞那些被快速前行的中国人遗失的优良传统,并试图重建。对西方自然科学的起源,他也极为通透,并孜孜以求地寻找科学与宗教二者可能的关联。  执着  研究唯识学近20年  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的时候

3、,宗性刚从北京回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著名书法家刘正成倡设的《松竹讲坛》上做了一场名为“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的讲座,主要探讨自然科学与唯识学的关系。当天的讲座,宗性法师也应邀参加并做总结发言。  唯识学是大乘佛学的三大体系之一,唯识学所谈就是人的心识(也称心灵),它把人的感灵分成八个不同的结构,这八个结构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大心识。唯识学在南北朝时期传到中国,是由唐代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回国后正式创立的佛教学派,但到唐代以后逐渐衰落,到了清末与民国时期又突然兴盛起来,从

4、而掀起了一个研究唯识学的高潮。宗性介绍,近代的章太炎、梁启超、蒙文通等国学大师在“民国”初年都曾从事过唯识学研究。  据了解,宗性研究唯识学近20年,著作颇丰,目前已出版《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门——大乘百发名门论诠释》《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识规矩颂通诠》等多本著述系统的阐述唯识学经论。之所以钟爱唯识学,宗性坦言自己是受到诸位近代佛学大师的影响,他的师承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在南京建立金陵刻经处的近现代佛教复兴的先驱杨仁山。  “上世纪20年代,杨仁山在日本考察时有心将散落在日本的中国佛经重新传回来,于是他回国后便在南

5、京创办了金陵刻经处。”宗性对佛教复兴的那段历史相当熟稔。  “我在重庆佛学院上学遇到的惟贤法师,就是‘民国’著名唯识学研究者、武昌佛学院创办人太虚大师的门生。”宗性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四川当时著名的学者蒙文通、王恩洋,均是从支那内学院求学归来的。宗性法师后来到宝光寺学习,跟随盲人法师唐仲容学习,唐仲容则是王恩洋的学生,师承一脉。1994年,宗性法师考入中国佛学院,又跟随著名唯识学大师韩镜清,韩镜清大学期间师从韩清净,韩清净则是北京著名法相研究会“三时学会”创始人。  不光是师学渊源,研究唯识学还因宗性自己浓厚的兴趣

6、。“读初中的时候,我有一门课特别感兴趣——生理卫生课。我们老师刚重庆大学毕业来教书,很有热情。那时候讲神经、组织、关节、系统,他上街去买猪骨头,给我们做解剖。那时候刚接触唯识学,忽然感觉这两个是相通的。”二者相辅相成,更促进了宗性对唯识学的兴趣。  跨界  方丈对科学很痴迷  唯识学之外,宗性法师对自然科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试图寻找唯识学与自然科学二者可能存在的微妙关系。  很自然地,宗性聊到了朱清时的那场“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讲座。讲座主题为:科学是有局限性的,自然科学的两大支柱实验和逻辑推理,它让我们得出一大

7、批真理,但是也为科学的认识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局限。宗性说:“科学正在认识、正在接近佛学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唯识学中的第八识。佛学能够认识宇宙真理的方法也是科学的方法,通过提高认知能力,来认知常人想不到的更深更高的真理。”  宗性认为,作为一个科学家,站出来讲科学的局限性,这对我们非常有启发。“不少人觉得科学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科学家告诉你,科学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它也有局限性。第二,从理论物理的角度来看,唯识学和物理学已经接轨了。哲学也是要思考宇宙、人生的起源,科学也是探究宇宙的起源,其

8、实宗教也有这个任务。”  “有一次,朱清时跟我聊天,他说他一辈子写了几百篇学术论文,但引用最广泛的就是2009年《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流传最广,引用最多。这篇文章就从理论物理、自然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佛教里讲的道理的合理性。”宗性说,佛教里有本《金刚经》,最后有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按照佛教的说法,这些都是梦幻泡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