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50507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6
《桂林市传统文化之婚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节婚姻民国初期,桂林的婚嫁大多沿袭古制,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嫁程序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谓之“六礼完婚”。其中纳彩、问名、纳吉属于择偶程序,纳征,属于订婚程序,请期、亲迎属于结婚程序。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后,婚嫁渐趋文明。解放后,婚嫁按《婚姻法》办理法律手续,程序更为文明、简便。择偶清末民初,儿女到了结婚年龄(一般男20,女16),父母便多方托人为之寻找配偶。受托的人或亲友,或媒婆,通称“媒人”。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求婚。媒人受托带着礼物向女方求亲,问女子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请发
2、庚帖,谓之纳彩、问名。庚帖是一张长方形的红纸,上面填写待婚男女的姓名和按天干地支八个字标示的出生年月日时,谓之“年庚八字”,男女庚帖互换,以供双方家长了解对方命相。在交换八字时,双方各备四色礼物,由媒人分别送给对方。男女各方接到庚帖后,即请算命先生推算两人八字配合的好坏,还要将庚帖放在祖先香炉下卜吉凶,谓之“问卜于庙”(即“纳吉”),算命、卜吉、查访身家结果吉则成,凶则罢。民国8年“五·四”运动以后,桂林城区妇女开始走上社会,青年男女有了接触的机会,部分青年自由恋爱,自行择配,逐步改变父母包办的做法。但郊区农村大多
3、仍沿袭旧制。解放后,国家颁布《婚姻法》,破除封建迷信,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不合八字,自行择偶,受到法律的保护。订婚清末民初,经过男女双方合对八字,认为年命相命相和,可以联姻,遂举行纳征仪式,请订婚酒,俗称“下定”,在纳征仪式中,男女双方交换“鸾书”,即联姻凭证。鸾书用大红封套,上有金色鸾凤图案,内套金色鸾书,主要内容是新郎新娘的年庚八字,由双方家长(主婚人)填写。双方交换鸾书后,夫妻关系确立,迎亲前如果男子不幸身故,女子虽未过门,亦不能另嫁,谓之“望门寡妇”。民国8年“五·四”运动后,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感情成熟之后,
4、征得父母同意即互送礼物,俗称“信物”,爱情关系便确立。礼物视家境而定,或纪念品、化妆品,或戒指、手表、项链。富裕之家请订婚酒,贫民则双方家人同桌共餐,即算订婚。此种订婚习俗沿袭至今无大改变,只随经济的宽裕,信物日趋贵重,多为金(钻)戒指、手表、金项链、金手镯等。结婚清末民初,男女双方确立姻亲关系后,男方家长将决定举办婚礼的日期用红帖写成,由媒人送给女方家长,征求对婚期和行聘财礼等事项的意见,同意后男方据此备办新娘的衣料、首饰以及分送亲友的喜饼、聘金等。双方在聘礼事项方面往往需要媒人多次奔走协商方能取得一致。结婚日期
5、确定之后,便举行结婚礼。结婚礼分三天进行:第一天行聘(即“过礼”),男方按照女方提出礼品的类别数量,由媒人护送,用抬盒将礼品送至女家,吹鼓手沿途吹吹打打。女方照礼单点收礼物时,照例将该退回的部分礼物留置盒内,退还男方。第二天迎妆,女方将嫁妆用抬盒送至男家。嫁妆主要为生活用品,有被褥、蚊帐、衣柜、皮箱、茶壶、茶盘、茶杯和洗漱梳妆用品用具等。是日女方宴请女客。男方接到女方嫁妆后,挑选一位“福命”妇人(俗称“全福太太”)铺新床,以图吉利。铺床时,忌孕妇在场,孕妇(俗称“四眼人”)见铺新床为不吉利。第三天迎亲,用花轿接新娘
6、到新郎家,男家举办婚酒,闹新房。迎亲在夜间进行,时间不能超过午夜二时,怕遇死人出葬。婚礼翌日,新郎新娘回岳家跪拜岳父岳母及女方亲友,俗称回门。这天女方宴请男客。婚礼到此结束。30年代起,政府提倡婚事俭办,城区市民婚事大多去繁就简,将三天婚礼简缩一天办完。迎亲使用西方乐器,奏西洋乐曲穿街而过,结婚典礼也奏西乐。婚礼一般在饭店的结婚礼堂举行,新郎和新娘各自从家中坐花轿到饭店。旧式花轿为全封闭,新式花轿四面无遮拦,路人可见新人风采。少数人用小轿车接亲。新娘一般穿白色婚礼服,头披婚纱,新郎身着礼服,男女宾相陪同新郎新娘进入
7、礼堂。礼堂正面坐着证婚人、主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娘分坐两旁。典礼由司仪主持,先由介绍人介绍双方认识和恋爱经过,继由证婚人作证词,后由主婚人致谢词。新郎新娘向证婚人、主婚人、介绍人一一行鞠躬礼,然后主婚、证婚、介绍人在结婚证书上签字,新郎新娘向来宾鞠躬,鸣炮礼成。接着入席喝喜酒,新人敬酒,亲友闹酒直至散席。晚上还要闹新房,婚礼一般至晚上10时左右结束。40年代,桂林出现过集体婚礼,民国29~36年间,市长曾先后为9次集体婚礼证婚。解放后,男女达法定年龄始能登记结婚。城区青年男女结婚不讲彩礼嫁妆,双方家庭视经济情况给子
8、女以资助,添置生活用品。50年代只购置简单的家具、床上用品、衣服及日用品。60~70年代,兴购置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80年代以后,兴购置全套家具以及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高档家用电器。结婚礼仪亦简化,50~60年代,结婚当天摆设茶点、糖果之类招待亲友,只宴请少数近亲。亦有旅行结婚或举行集体婚礼者。80年代起,兴用小轿车接亲,在饭店备办酒席,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