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课例研究的理解

我对课例研究的理解

ID:9040776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5

我对课例研究的理解_第1页
我对课例研究的理解_第2页
我对课例研究的理解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对课例研究的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对课例研究的理解——“国培计划”培训感悟新标准要求教师要坚持新课改理论学习,加强教与研相结合的力度,真正做到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课例研究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和研的有机结合,下面谈谈我对课例研究的理解。一、课例研究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教学实录上世纪70年代想让大家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上课方法,吸取他们的经验。教案集上世纪80年代前期初将有经验教师上得比较成功的课的教案拿出来,供大家模仿、学习。教学思路多元化(多个设计)上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想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教研活动1952年至今所有的教学研

2、究活动。共同特点:都是有经验的人拿出来给没有经验的人来用。课例研究上世纪90年代至今就是课堂教学实例,可以作为案例的资源,研究重点是一节课本身的改进和提高。课例研究所真正追求的是:不能只让学生知道这节课涉及到了什么,而是要让学生在这节课中能学到什么。二、对课例研究与教研活动关系的认识课例研究就是课堂教学案例,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故事,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教学课例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其中,“

3、教学设计”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录”是实际教学场景(教学生成解决问题的做法);“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最常用的几种形式与课例研究的三个部分相对应。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与“说课”---教学预期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听课”--实际教学场景、“评课”--教学反思(授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对课的讨论与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讲,课例研究属于教研活动的范畴,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成果形式。三、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的比较理解教学课例教学案例研究载体某一具体的课某一具体的

4、课重点阐述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就是如何上好这一课。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主要目的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组织案例教学,或为案例分析等教研活动提供基础材料,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特点实现从宏观理念到微观教学的转变。宏观性强。两者联系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相对而言,课例研究重在于课本身的改进和提高,而案例研究则重在于案例

5、的搜集和开发。从课堂到课例到案例,这是校本研究实践的基本环节。四、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感兴趣在培训期间,王洁老师和杨玉栋老师讲的几个课例对我们启发很大,也激发了我们学习课例研究的兴趣。初步认识到“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要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自己在设计和实施中的感受与体验,重点研究有冲突的地方,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发现有意义的教学问疑问和困惑,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 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反思就是“回头看”,就是发现问题。这需要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个人的敏感性与洞

6、察力,这些带有个性特点的素质,就是我们教师间的差异,也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动力。认识到课例研究不是简单的一回合。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步骤为:确定教学内容——备课和说课——上课和观课——形成教学课例——组织互动、对话式评课。修改教学设计,用改进的方法在其他班级上课,再次组织教师观课和评课。然后把改进的过程和结果与其他教师分享,修改和完善教学课例。认识到撰写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种研究,好处首先是培养我们教师观察学生的眼睛,教师有机会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的诸多问题,教师将不再像过去那样思考“这

7、一课涉及到哪些内容”,而是换一个角度去思索:“我的学生将从这一课中学到什么。”还让我认识到,课例研究不再是针对教师的授课情况做出简单的评判结论。一般的校内教研活动都是观摩者对授课教师评头论足、一味指责别人缺点的研讨方式。而课例研究把传统的“评课”改变为教师同行之间、教师与评课专家之间平等的研讨。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因此,互相讨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相

8、信随着课例研究的开展和推进,我们不断积累相关的经验,对课例研究的认识也会逐渐深化,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误解和困惑,甚至出现认识与实践的偏差,还有可能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