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历史会考知识要点

必修三历史会考知识要点

ID:9037288

大小:15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15

必修三历史会考知识要点_第1页
必修三历史会考知识要点_第2页
必修三历史会考知识要点_第3页
必修三历史会考知识要点_第4页
必修三历史会考知识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三历史会考知识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太湖高中必修三历史会考知识要点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及其影响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诸子百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道家:①老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辩证思想,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不断转化。②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

2、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主要观点见下)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君主专制。2.孔子——儒家创始人,被称为“至圣”。主要观点:“仁”(核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民本思想);“克己复礼”(行为符合礼的要求);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3.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后人称之为“亚圣”。主要观点:①主张实行“仁政”;②提出“民贵君轻”(民本);③伦理观,“性本善”。4.荀子——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①仁政和民本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仁

3、政),提出“君舟民水”(民本)。②伦理观,提出“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5.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原因:①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②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4、(2)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③针对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提出“三纲五常”。(2)影响: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太学西汉汉武帝时创立,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太学的兴办,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太学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五经”成为教科书,教育为儒家垄断。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概念:理学是北宋出现的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佛道思想而形成以理为核心的

5、新儒学体系。12(2)“二程”(程颢、程颐)是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①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学的核心思想)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③“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主张探究万物,通达天理,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2.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就是“理”;②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明代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②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主张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的本性;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3.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

6、(1)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束缚人性,产生了消极影响。(2)理学中的修养论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来说,还是有一些合理成分的,对中国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1.李贽(离经叛道):李贽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①挑战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②挑战(理学)正统思想,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2.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

7、夫之)①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他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②顾炎武:经世致用,主张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开一代朴实学风。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他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