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与儿童诵读古诗文活动

南怀瑾先生与儿童诵读古诗文活动

ID:9015024

大小:26.1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4-15

南怀瑾先生与儿童诵读古诗文活动_第1页
南怀瑾先生与儿童诵读古诗文活动_第2页
南怀瑾先生与儿童诵读古诗文活动_第3页
南怀瑾先生与儿童诵读古诗文活动_第4页
南怀瑾先生与儿童诵读古诗文活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怀瑾先生与儿童诵读古诗文活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南怀瑾先生与儿童诵读古诗文活动王学信当我们的后代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从小浸淫于中华文化这最深切、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我们并不奢望未来的他们人人都成为鲁迅、陈寅恪、林语堂、老舍,抑或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但他们的胸襟将因之而博大,目光将因之而睿智,人格将因之而优秀,人生目标将因之而高远,因为他们曾确确实实地站在巨人的肩上。也许,这正是中华民族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也许,这也正是我们对未来世纪最引以自豪的贡献。--作者题记--"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5岁

2、的丁淑淳和孟子杰手持麦克风,不慌不忙,好整以暇地背完全本《诗经》时,全场的家长和来宾惊讶得拍红了手,对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激赏不已。75名由两岁至14岁的"儿童读经班"的学生们,不久前在美国新泽西州利文斯顿市台湾塑胶公司举办的儿童读经联谊会上,将半年多来读经的丰硕成果展现在惊叹莫名的家长和来宾面前。望着孩子们全身心投入的专注神情,倾听着孩子们诵读古诗文那愉悦的稚语童声,感受着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挚爱,"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怦然心动,不禁涌出欣喜的泪水。在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数十年矢志不渝的大力倡导下,在众多有识之士的

3、殷殷期盼中,台中师院教授王财贵博士率先身体力行,创办并推广儿童读经活动。此活动甫一问世,迅即以"多米诺骨牌"效应向全球华人社会的纵深发展,掀起持久不衰的儿童读经热潮。其影响所及,从台湾至香港,从祖国大陆到美利坚合众国,从东南亚到大洋洲,凝集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被人为冷藏了80余年后,重新回到了炎黄子孙的手中,成为他们一生中将具有的高远见识和优秀人格的源头活水。历史惊人的相似,恩格斯在高度评价结束了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曾深刻指出:"新时代是以返回到希腊人开始的。"而中华民族在未来世纪的伟大振兴

4、,也许正是以回归到孔孟老庄为其开端。这在无尽时空的背后,莫非真有一条看不见的神奇纽带?25年前,南先生大声疾呼早在五、六十年代,南怀瑾先生眼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加之现代工商社会,人们趋于急功近利,物欲横流,以及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思相与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现状,忧心若焚,遂致力于宏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期挽救世道人心。在大学讲坛及社会各界举办的相关讲习班上,怀师向莘莘学子及各界人士讲授儒学、佛学、道学经典,将自己数十年苦心研讨的心得,以学贯中西的新税视角,倾囊而授。中华文化本身博大精深的底蕴和怀师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讲

5、演,在台岛各界掀起阵阵涟猗。其后,怀师的重要著述--"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易经杂说》、《禅海蠡测》、《金刚经说什么》等等,相继面世,一纸风行,洛阳纸贵。怀师矢志振兴中华文化之锲而不舍的努力,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共鸣。大约在25年前,也就是70年代初,怀师又进而关注教育层面,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新式教育和以往的旧式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剖析,认为问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教育。怀师在《值得反省的代差与教育》等系列文章中指出:"必须承认新时代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于开启国民知识和普及教育

6、的效果,的确迥非前代可比。但是知识并非就是"学问",人格养成和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栽接,并非有了知识就能成功的。尤其对于儿童教育来说,问题更为严生。因为我们现在采用的教育方法,为了配合当前时代的需要,大体上都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并没有真正顾虑到国家民族'承先启下'的百年大计。旧式的教育,虽然也没有明文确定是为这一目的而教育,但几千年来的一贯精神,实在是与此目的相契合的。"怀师有直斥以考试为学问的流弊时说:"我们现行的小学课本,与中学、大学并非都能衔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拼命教儿童们背诵现行课本上的许多大可不必要的知识,

7、来准备月考和期考。因此弄得有心'望子成龙'的家庭,比较上进的子弟,'三更灯火五更鸡',背书作功课,比起科举时代的考功名、背'八股',更加严重。""我们当时旧式读书受教育的方法,是'读古书、背经史,作文章,讲义理',那是一贯的作业。"怀师不无感慨地回忆道:"那种'摇头摆尾去心火'的读书姿态,以及朗朗上口的读书声……以我个人的体验,那种方式的读书,乐在其中的味道,确比现在念书的方式好多了。而且一劳永逸,由儿童时代背诵得'经'、'史'和中国文化等基本的典籍以后,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年摇头摆尾装进去,经过咀嚼融化以后

8、,现在只要带上一支粉笔,就可摇头摆尾地上讲堂吐出来。所以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要,并不太过外行,更不会有'空白'之感,这不得不归功于当年的父母师长,保守地硬性要我们如此读书。"有鉴于此,怀师大声疾呼:"我总希望自己的国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在今日世界的竞争与发展中,国人的当务之急是"反求诸己--研究中国文化的精要。"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