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之音韵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之音韵

ID:9004518

大小:240.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4-14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之音韵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之音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汉语知识教程之音韵第十六章汉语古音是怎样研究出来的第一节根据韵书和反切分析音类1.0我国古代出现过不少音韵学著作,记载了若干种语音系统。韵书是古代音韵学著作中最重要的种类之一,是现代人研究汉语古音的重要依据,东汉末年,人们的语音分析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创造出一种叫做“反切”的注音方法,随后就有人编写了韵书,以后历代都有韵书出现。韵书是以分韵和注音为主要功能的工具书。这种工具书按照音节的内部成分(声调、韵腹和韵尾、介音、声母)给汉字层层分类,并且用反切给汉字注音。通过分析韵书的内部分类和反切用字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一部韵书的语音系统

2、包括多少个声调、多少个韵,多少个声母,一韵内包含几个韵母,哪些字是同音字。不同时代产生的韵书在编排体例上有所不同,表现音系的细致程度也有不同。下面分别介绍中古和近代两种有代表性的韵书体例。1.1韵书的分析1.1.1中古时代的韵书以《广韵》为代表,它的体例可称作“三级分类法”。第一层分类以声调为标准,分出的单位是“卷”。它的声调系统是平、上、去、入四声,按道理应该分四卷,但实际上分了五卷,原因是平声字多,因而分了上平、下平两卷,共有五卷。从声调类别而言,还是四类。第二层分类以韵腹和韵尾为标准。一卷之内,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

3、类就是“韵”,每个韵有一个名称,就是韵目。如平声东韵、冬韵、锺韵、江韵等。《广韵》全书有平声57韵,_上声54韵,去声60韵,人声34韵,共计206韵。把“韵腹+韵尾”看作一个单位,是传统音韵学一直沿用的分析方法,这个单位可以叫做“韵基”。第三层分类是同音字组,一韵之内读音完全相同的字划为一组,这样的同音字组通称“小韵”。小韵与小韵之间用圆圈隔开。每一小韵的第一个字后边有一个反切,是本小韵所有字的注音。每个字的下边都有字义的解释,因此韵书还可以起到字典的作用。这样的韵书直接提供的语音信息有三层:声调、韵、小韵。它的欠缺是没有明确显示出

4、介音和声母的类别。完整的韵母由介音、韵腹、韵尾三部分构成,若要完全把韵母区别开,还应该把一韵之内的字再分更小的类,即把介音不同的字分为不同的类。以介音、韵腹、韵尾和声调都相同为条件分出的小类叫做“韵类”。此外,一个声母的字还可能因为某种细小的差别而分为两个“声类”。韵类和声类的信息都包含在小韵的对立中,需要通过分析反切而间接地获得,下文要讲的“反切系联法”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1.1.2近代的韵书在体例上有所改进,分类更加细致,条理更加明晰。以明代的《韵略易通》为例,它采用的是“四级分类法”,把韵基、声母、韵类、声调这几种音类成分都

5、分别得很清晰。它的分类次序也跟《广韵》不同。《韵略易通》第一层分类以韵基为标准,即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归为一类,不同声调的字都包括在内,这样的音类,通常叫做“韵部”。全书共分二十韵部,分别以“东洪”“江阳”“真文”“山寒”等作韵目。第二层分类以声母为标准。该书音系有二十个声母,用一首“早梅诗”二十字作字母,这首诗是:“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各韵部里同一声母的字类聚在一起,都按照这个次序排列。第三层分类以介音为标准。每个声母下边所统的字,如果分别具有不同的介音,就分为不同的组。这种声母韵母都相同而包含不同声调的

6、字群,音韵学上没有专用的名称。第四层分类以声调为标准,这一层就分到了小韵。该书的声调系统表面上是“平上去人”四声,但是平声里边隐含着阴阳的区别,阴平与阳平字之间有一个小圆圈隔开,实际上有五个声调。1.1.3从以上两种韵书体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古代韵书的编纂原理是“层级分类法”,通过对汉字的层层分类揭示音节分析的结果。现代人则通过这些分类而了解一部韵书的音系结构。虽然早在三国时代就有韵书出现,以后历代出现的韵书数量不少,但是我们从韵书得到的古音内容也是有相当局限的。汉代以前完全没有韵书,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韵书已经全部失传,这些时期的古音

7、要从其他材料中获得。唐宋时期流行的“官韵”一直沿袭《切韵》系统,不能反映实际语言的演变。因此韵书只是古音材料中的一部分,并且往往需要跟其他资料结合起来运用。1.2反切的系联1.2.1反切这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来表示:X,AB反。或者:X,AB切。X代表被注音的字,是“被切字”;A和B代表用来注音的字,A是“反切上字”,也叫“切上字”;B是“反切下字”,也叫做“切下字”。“反”和“切”是标志字,是这种注音方式的记号,隋唐以前用“反”字,唐代以后通用“切”字。比如一个“东”字,隋唐时注音为“德红

8、反”,宋代的《广韵》改为“德红切”,其实是一样的。反切的原理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跟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结合,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它的前提是: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跟被切字相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