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

ID:8990792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_第1页
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_第2页
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_第3页
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_第4页
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陈会昌“怎样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力”,像“怎样的教育最好”一样,是价值判断而不是是否判断。持有不同教育价值观的父母和老师会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本文只是根据笔者多年研究和思考,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对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和训练做一个较全面的综述,其中哪些方法更好,是可以选择的。我们的研究发现的大量证据,有力地证明了自我控制力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从我们的3号、4号、5号成果中可以看出。我把它喻为儿童身上的第一颗“种子”。由于遗传的作用,这颗种子是儿童出生时就已“播种”好的,但这颗尚未发芽的

2、种子,从一开始就有差别:一些种子比另一些种子更容易发芽和生长。自我控制力这颗种子能不能培养、训练、促进?回答是肯定的。这种培养从出生不久就应该开始(2号文章已讲过),在2-3岁大脑发育提供相应基础之后,对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就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关于幼儿和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成人原则上也适用)的自控力培养,我总结了以下十种方法。我认为,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自控力,也适用于其他心理品质;不仅适合于儿童,而且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而且适用于夫妻、朋友和上下级关系。在介绍这十种方法之前,须强调

3、自控力训练的几条基本原则:1 不要轻易对孩子做出整体性评价,如“你真笨”,“你真聪明”,“你是坏孩子”,“你太胆小”,“你就会打人”,“你永远也不会认真细心”等等,无论父母还是教师,都应该把这些评价语言从自己的教育词典中彻底删除!2 父母和教师不要说“你看看你,你看看人家!”这样的话。这种横向比较最容易伤害儿童、青少年包括成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3 “没有爱、欣赏、表扬和奖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同样,对不符合期望的失控行为没有惩罚、批评、说理、引导、冷落、暂停、取消权利,教育也不会成功。4 一

4、个人身上好品质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负面情感,如悲伤、内疚、自责、羞愧等。要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要激发孩子的自责、内疚和羞愧感。5 家庭教育一忌,是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爸爸与妈妈不一致,或父母与祖辈不一致。6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艺术的秘诀尤其体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情感关系中。7 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无条件听从父母指示、百分之百吸收父母价值观的人,在具备基本的自控能力之后,独立性将变得更重要。8 所有训练方法都有一个前提:父母教师本人必须具有较好的情绪和行为自控力,具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起码在当前堪称孩子的榜样

5、。9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自控力,而且适用于其他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适合于儿童,而且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而且适用于夫妻、朋友和上下级关系。10 关于自控力训练,网络、科普书和心理咨询机构中随处可见,本文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出一个更全面、实用、符合国情的、可选择的综述。一、关爱、敏感、尊重、平等父母对孩子关爱、敏感、尊重、平等,这是大多数心理学流派所主张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离开这一条,其他教育方法无从谈起。要让一个孩子听话,最重要的首先不是严格,而是给他温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对

6、孩子非常疼爱、关心、敏感,孩子的顺从、合作行为就比较多。如果父母呵斥、冷漠、不能满足孩子需要,孩子就会不合作、不听话。所有的孩子从小都有自尊心。有些家长抱怨:“我让他往东,他非得往西。”这是孩子在某一个阶段,特别是三四岁时的特点。有些做父母的总是呵斥孩子,不准孩子干这干那,孩子就可能表现出不顺从。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平等、尊重的教育,父母总是用商量的口气:“你是不是觉得你……了?”“你试试这样做好不好?”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很少和父母作对。关爱孩子,要讲究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

7、一个人为什么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在小学中学不爱学习、专门和老师作对、捣乱、品德差、吸毒、违法犯罪、离家出走呢?因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某一个阶段没有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他就用各种心理防御手段对抗这些人。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无论孩子的行为符合不符合父母教师的期望,父母教师都关爱他,帮助他。两岁以前,多数父母对孩子是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但是孩子一进幼儿园,一些家长就开始变得“功利”,变成“有条件关注”了。这些功利的做法不能说完全错误,比如奖励小红花并不错,但是把小红花贴在墙上比,就会引起儿童之间互相比较

8、,这种比较从教育和心理学角度看是把双刃剑。好处是让发展较快、较好的孩子高兴,增强自信和自尊;坏处是会打击发展较慢儿童的自信、自尊和情绪。不少家长接孩子的时候,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可能一路走一路唠叨:“你为什么得小红花那么少呀?”“老师为什么不选你的画呀?”“你以后要好好表现,妈妈才喜欢你。”从这个时候起,家长对孩子的关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陈会昌“怎样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力”,像“怎样的教育最好”一样,是价值判断而不是是否判断。持有不同教育价值观的父母和老师会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本文只是根据笔者多年研究和思考,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对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和训练做一个较全面的综述,其中哪些方法更好,是可以选择的。我们的研究发现的大量证据,有力地证明了自我控制力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从我们的3号、4号、5号成果中可以看出。我把它喻为儿童身上的第一颗“种子”。由于遗传的作用,这颗种子是儿童出生时就已“播种”好的,但这颗尚未发芽的

2、种子,从一开始就有差别:一些种子比另一些种子更容易发芽和生长。自我控制力这颗种子能不能培养、训练、促进?回答是肯定的。这种培养从出生不久就应该开始(2号文章已讲过),在2-3岁大脑发育提供相应基础之后,对儿童自我控制力的培养就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关于幼儿和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成人原则上也适用)的自控力培养,我总结了以下十种方法。我认为,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自控力,也适用于其他心理品质;不仅适合于儿童,而且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而且适用于夫妻、朋友和上下级关系。在介绍这十种方法之前,须强调

3、自控力训练的几条基本原则:1 不要轻易对孩子做出整体性评价,如“你真笨”,“你真聪明”,“你是坏孩子”,“你太胆小”,“你就会打人”,“你永远也不会认真细心”等等,无论父母还是教师,都应该把这些评价语言从自己的教育词典中彻底删除!2 父母和教师不要说“你看看你,你看看人家!”这样的话。这种横向比较最容易伤害儿童、青少年包括成人的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感。3 “没有爱、欣赏、表扬和奖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同样,对不符合期望的失控行为没有惩罚、批评、说理、引导、冷落、暂停、取消权利,教育也不会成功。4 一

4、个人身上好品质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负面情感,如悲伤、内疚、自责、羞愧等。要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要激发孩子的自责、内疚和羞愧感。5 家庭教育一忌,是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爸爸与妈妈不一致,或父母与祖辈不一致。6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艺术的秘诀尤其体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情感关系中。7 不要把孩子训练成无条件听从父母指示、百分之百吸收父母价值观的人,在具备基本的自控能力之后,独立性将变得更重要。8 所有训练方法都有一个前提:父母教师本人必须具有较好的情绪和行为自控力,具备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起码在当前堪称孩子的榜样

5、。9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不仅适用于自控力,而且适用于其他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适合于儿童,而且适用于青少年和成人;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而且适用于夫妻、朋友和上下级关系。10 关于自控力训练,网络、科普书和心理咨询机构中随处可见,本文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出一个更全面、实用、符合国情的、可选择的综述。一、关爱、敏感、尊重、平等父母对孩子关爱、敏感、尊重、平等,这是大多数心理学流派所主张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离开这一条,其他教育方法无从谈起。要让一个孩子听话,最重要的首先不是严格,而是给他温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对

6、孩子非常疼爱、关心、敏感,孩子的顺从、合作行为就比较多。如果父母呵斥、冷漠、不能满足孩子需要,孩子就会不合作、不听话。所有的孩子从小都有自尊心。有些家长抱怨:“我让他往东,他非得往西。”这是孩子在某一个阶段,特别是三四岁时的特点。有些做父母的总是呵斥孩子,不准孩子干这干那,孩子就可能表现出不顺从。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平等、尊重的教育,父母总是用商量的口气:“你是不是觉得你……了?”“你试试这样做好不好?”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很少和父母作对。关爱孩子,要讲究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

7、一个人为什么会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在小学中学不爱学习、专门和老师作对、捣乱、品德差、吸毒、违法犯罪、离家出走呢?因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某一个阶段没有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他就用各种心理防御手段对抗这些人。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无论孩子的行为符合不符合父母教师的期望,父母教师都关爱他,帮助他。两岁以前,多数父母对孩子是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但是孩子一进幼儿园,一些家长就开始变得“功利”,变成“有条件关注”了。这些功利的做法不能说完全错误,比如奖励小红花并不错,但是把小红花贴在墙上比,就会引起儿童之间互相比较

8、,这种比较从教育和心理学角度看是把双刃剑。好处是让发展较快、较好的孩子高兴,增强自信和自尊;坏处是会打击发展较慢儿童的自信、自尊和情绪。不少家长接孩子的时候,看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可能一路走一路唠叨:“你为什么得小红花那么少呀?”“老师为什么不选你的画呀?”“你以后要好好表现,妈妈才喜欢你。”从这个时候起,家长对孩子的关注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