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元典中的心理和谐思想研究

儒道元典中的心理和谐思想研究

ID:8981246

大小:6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3

儒道元典中的心理和谐思想研究_第1页
儒道元典中的心理和谐思想研究_第2页
儒道元典中的心理和谐思想研究_第3页
儒道元典中的心理和谐思想研究_第4页
儒道元典中的心理和谐思想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道元典中的心理和谐思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儒道元典中的心理和谐思想研究———以《道德经》和《论语》为例李厚刚,张延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摘要:《道德经》和《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两部元典,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贵身重生的终极关怀、自知知人的通透智慧、和谐完整的人格特征、鄙薄功利的价值追求、进退自如的处世哲学等思想。这些宝贵思想对于当下促进个体成长成才、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关键词:道德经;论语;身心和谐中图分类号:B82-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981(201

2、0)2-0030-04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它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和对立的消解。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动态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与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作为个体自身和谐的主要内容,心理和谐是心理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其表现:一是个体内部心理和谐,即个体内部心理成分(认知、情感、意志等)与主体行为的协调统一;二是人际心理和谐,与他人的关系融洽默契,易融合于团队并承担适合的角色;三是人事心理和谐,处理事务的适度与理性。对外适应和对内协调是心理和谐的集中体现。[1]如何维持

3、心理和谐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一个人的身心如果不能达到和谐状态,必然成为人生苦恼的根源。实现个体心理和谐,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幸福和谐生活的基础和前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和价值追求。一、《道德经》和《论语》中的“和”作为中华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两部元典,《道德经》[2]和《论语》[3]中虽然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和谐”的概念,但都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心理和谐思想根基。作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提出,“和”在宇宙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浑沦不分的“道”禀赋阴阳两气向下落实,相互交冲形成适匀和谐

4、的状态,万物从中产生,和谐构成宇宙人生的最高准则和普遍规律。《道德经》一书言“和”凡八见,要旨皆在天地人“和”。“音声相和”[2]意在强调音乐之调和;“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2]旨在提倡人际经过磨合消解,达到万物混同之境,是谓“玄同”;“六亲不和,有孝慈”[2]则论述孝慈乃是家庭不和谐的表现,“和大怨,必有余怨”[2]告诫统治者依平和之政治世;对个体而言,具有深厚修养境界的人,能返回到婴儿般的纯真柔和,“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2]这种心灵凝聚和谐,与天地之和合而为一的状态是老子非常欣赏的。老子的和谐思想对中国文化和

5、国人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刘怀元所说:“老子的和谐文化思想是指导人们驱除烦恼、洞察世事的人生真谛。超脱世俗功名利禄羁绊,使迷失的本来、障迷的自性获得真知真觉的大智慧。”[4]“和”也是《论语》的终极价值目标之一。《论语》的体系特征就是“情本体”,“它所展望的只是普通平凡的人的身心健康、充分发展和由自己决定命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5]《论语》中的和谐思想立足于政教伦理,重在“人和”,包括个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和”是一切事务的最佳准则,“礼之用,和为贵。”[3]“温良恭俭让”[3]■德育研究 MORA

6、LEDUCATIONRESEARCH是孔子待人的和谐,“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3]是孔子对自然生命的和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是孔子审美的和谐。坚守和谐之道的君子能够悦纳自我和现实,面对外界各种刺激能够调控自己的心理体验,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保持心理平衡,进而达到中和境界。二、《道德经》和《论语》中的心理和谐思想(一)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个体内部心理和谐是指构成心理内部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各成分之间的协调统一。两部元典中所包涵的尊生贵身的终极关怀、通透智慧的自我意识、和谐完整的人格特征即是指导和启发国人如何达成内部

7、心理和谐。1·尊生贵身的终极关怀老子与孔子都非常珍重生命、敬畏生命。老子认为,对个体而言,唯有生命最宝贵、最值得珍视,生命远贵于名利荣辱,人们应尊生贵身而非伤生害性。老子进而提出,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生命,才能受天下之重寄,为万民所托命。因为深知生命之宝贵,老子坚决反对战争。他认为战争是人类最愚昧、最残酷的行为,万不得已才使用战争,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因此,有道之人用兵谨慎,“有道者不处”。[2]老子向往的社会是“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8、”。[2]此处老子尖锐抨击了尚武主义和好战主义,同时也强烈呼吁世人以人为本,珍爱生命,体现了对生命的无比关注,对和平的热切期望。老子的“贵身”思想,“对于唤起人类主体意识的觉醒,发现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认识和谐平静生活的可贵,以及抵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