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氢硅对人体的危害

三氯氢硅对人体的危害

ID:8978036

大小:2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3

三氯氢硅对人体的危害_第1页
三氯氢硅对人体的危害_第2页
资源描述:

《三氯氢硅对人体的危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氯氢硅对人体的危害大不大?[ 标签:人体危害,人体,危害 ]生产多晶硅是一个提纯过程,金属硅转化成三氯氢硅,再用氢气进行一次性还原,这个过程中约有25%的三氯氢硅转化为多晶硅,其余大量进入尾气,同时形成副产品——四氯化硅,每生产一吨多晶硅,就产生4吨以上的四氯化硅废液。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回收工艺不成熟,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氯化氢、氯气等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外溢,存在重大的安全和污染隐患。四氯化硅一遇潮湿空气即分解成硅酸和剧毒气体氯化氢,对人体眼睛、皮肤、呼吸道有强刺激性,遇火星会爆炸;氯气的外逸则可以使人出现咳嗽、头晕、胸闷等病状,并导致农作物大面积

2、减产和绝收。答案补充多晶硅项目投资庞大,一个千吨级项目规模等于一座中型石化厂,投资约12亿元,且氯气有毒,空气中超过0.001毫克/升人就有危险,技术不过关的话,多晶硅会随氯气跑出,严重污染环境。多晶硅的副产物四氯化硅的安全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四氯化硅是多晶硅生产中最大的副产物,未经处理回收的四氯化硅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有毒有害液体。三氯氢硅SiHCl3  1.别名•英文名  硅氯仿、硅仿、三氯硅烷;Trichlorosilane、Silicochloroform.  2.用途  单晶硅原料、外延成长、硅液、硅油、化学气相淀积、硅酮化合物制造、电子气

3、。  3.制法  (1)在高温下Si和HCl反应。  (2)用氢还原四氯化硅(采用含铝化合物的催化剂)。  4.理化性质  分子量:135.43  熔点(101.325kPa):-134℃;沸点(101.325kPa):31.8℃;液体密度(0℃):1350kg/m3;相对密度(气体,空气=1):4.7;蒸气压(-16.4℃):13.3kPa;(14.5℃):53.3kPa;燃点:-27.8℃;自燃点:104.4℃;闪点:-14℃;爆炸下限:9.8%;毒性级别:3;易燃性级别:4;易爆性级别:2  三氯硅烷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刺激性恶臭易流动易挥发的

4、无色透明液体。在空气中极易燃烧,在-18℃以下也有着火的危险,遇明火则强烈燃烧,燃烧时发出红色火焰和白色烟,生成SiO2、HCl和Cl2:  SiHCl3+O2→SiO2+HCl+Cl2;三氯硅烷的蒸气能与空气形成浓度范围很宽的爆炸性混合气,受热时引起猛烈的爆炸。它的热稳定性比二氯硅烷好,在900℃时分解产生氯化物有毒烟雾(HCl),还生成Cl2和Si。  遇潮气时发烟,与水激烈反应:2SiHCl3+3H2O—→(HSiO)2O+6HCl;  在碱液中分解放出氢气:SiHCl3+3NaOH+H2O—→Si(OH)4+3NaCl+H2;  与氧化性物

5、质接触时产生爆炸性反应。与乙炔、烃等碳氢化合物反应产生有机氯硅烷:  SiHCl3+CH≡CH一→CH2CHSiCl3、SiHCl3+CH2=CH2—→CH3CH2SiCl3  在氢化铝锂、氢化硼锂存在条件下,SiHCl3可被还原为硅烷。容器中的液态SiHCl3当容器受到强烈撞击时会着火。可溶解于苯、醚等。无水状态下三氯硅烷对铁和不锈钢不腐蚀,但是在有水分存在时腐蚀大部分金属。  5.毒性  小鼠-吸入LC50:1.5~2mg/L  最高容许浓度:1mg/m3  三氯硅烷的蒸气和液体都能对眼睛和皮肤引起灼伤,吸入后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各种症状(参见四

6、氯化硅)。  6.安全防护  液体用玻璃瓶或金属桶盛装,容器要存放在室外阴凉干燥通风良好之处或在易燃液体专用库内,要与氧化剂、碱类、酸类隔开,远离火种、热源,避光,库温不宜超过25℃。可用氨水探漏。  火灾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石粉、干砂,禁止用水及泡沫。废气可用水或碱液吸收。  三氯硅烷有水分时腐蚀性极强。可用铁、镍、铜镍合金、镍钢、低合金钢,不能用铝、铝合金。可以用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合体、氟橡胶、聚氯乙烯、聚乙烯、玻璃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