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名源于“濡润”说

“儒”名源于“濡润”说

ID:8972329

大小:3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3

“儒”名源于“濡润”说_第1页
“儒”名源于“濡润”说_第2页
资源描述:

《“儒”名源于“濡润”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儒”名源于“濡润”说任继昉首先提出“儒”为“濡润”说的,是东汉儒学大师郑玄。其注《礼记·儒行》中说:“‘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郑玄先说“‘儒’之言‘优’也,‘柔’也”,又说“‘儒’者,‘濡’也”,二说是统一的,还是矛盾的?先看“‘儒’者,‘濡’也”一说。历代采用、赞同此说的不乏其人。南朝梁代儒家学者皇侃在为《论语·雍也》“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作疏时说:“‘儒’者,‘濡’也。夫习学事文则濡润身中,故谓久习者为儒也。”这里首先重申了“‘儒’者,‘濡’也”,继而阐述其道理,这就说明:“儒”之所以得名于“濡”,是因

2、为“濡润”,即“习学事文”而受到滋润、润泽,“故谓久习者为‘儒’也”。唐代的经学大师孔颖达在为《礼记·儒行》作疏时说:“案郑《目录》云:‘名曰《儒行》者,以其记有道德者所行也”,下面就是“‘儒’之言……”。郑玄的话,全靠孔颖达的引用才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北宋经学家邢昺在为《论语·雍也》“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作疏时说:“言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这里说明“儒”的得名是因为“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在为《资治通鉴·秦纪二》“召集鲁儒生七十人”作注时说:“‘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这也是重申郑玄的观点。清代经学大师段玉裁在

3、为《说文·人部》“儒,柔也”作注、孙诒让在为《周礼·天官·大宰》“四曰儒以道得民”正义时,都引用了郑玄的话。其次,从字音来说,“儒、濡”二字不仅现在同音,古代也同音,古今语音完全相同。所以,现代学者郭沫若在为《管子·宙合》“涅儒”集校时引清代洪頤煊云:“‘儒、濡古字通用。”第三,从字形来看,“儒、濡”二字都以“需”为声符,它们又与“需”有什么关系呢?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而”下说:“即今所用‘濡湿’字。”近人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卷二十二“需”下说:“此‘濡’之初文。”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以“需”为“濡”的本字,训为斋戒沐浴之义。第四,从儒者的品德来看,温和润泽如

4、玉。《礼记·聘义》:“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碈(mín,同“珉”,像玉的石头)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碈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碈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郑玄注:“色柔温润,似仁也。润,或为‘濡’。”陆德明释文:“‘濡’音‘儒’。”孔颖达疏:“‘温润而泽,仁也’者,言玉色温和柔润而光泽

5、,仁者亦温和润泽,故云‘仁也’。”这是对儒者润泽如玉品德的评价。第五,从儒者的言论来看,强调自身修养。《礼记·大学》:“君子必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强调“富润屋,德润身”,认为德行能够使身体健康,品德高尚的人能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美好。第六,从儒者的行为来看,谦恭礼让。《孔子家语·儒行解》:“哀公命席,孔子侍坐

6、曰:‘……儒有居处齐难,其起坐恭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天长地久章》:“在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外死生,遗祸福,而神未尝有所困也,是谓外其身而身存。”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礼学邑言》:“《儒行》云者,固言儒者之行,未尝目为时中之至行也。至于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殆亦和之至者欤!”这些都是对儒者温和谦让行为的评价。儒者谦恭礼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优柔,这也就是郑玄所说“‘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的缘由。这样看来,郑玄先说“‘儒’之言‘

7、优’也,‘柔’也”,又说“‘儒’者,‘濡’也”,二说是统一的,而且相为表里。所以,孔颖达进一步阐述其理由:“案下文云儒有‘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搏猛引重,不程(逞)勇力,此皆刚猛得为儒者。但《儒行》不同,或以逊让为儒,或以刚为儒,其与人交接常能优柔,故以‘儒’表名。”(作者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