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60374
大小:32.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4-13
《高考考前一个月复习指导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考前一个月复习指导策略语文 一、复习策略: 1.继续重视语文学科的复习和习题练习,不要以为语文长分慢,或是觉得有些把握,便想放弃练习,这是大错而特错的。 2.珍视宝贵的语文课上时间,跟着老师的节奏安排复习。老师都是精心挑选重要的选题来安排最后的复习课,忽视听课而去自己复习、练习,绝对是得不偿失。 3.注重套题训练,保持做题的新鲜感和速度,每周至少完成两套模拟试卷,训练答题规范,把握答题的时间安排,提高应试能力;更要注重老师的讲评,规范答题思路与格式。 4.除去在校的上课与复习时间,建议同学们在自主安排复习时每天要保证至少半个小时的语文复习或练习时间。 二、复习方法
2、与内容: 1.再次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了解高考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进而梳理自己的知识系统,做到心中有数,尤其建议关注第六部分“典型题示例”,做一做例题,明了本届的高考题型和出题思路。 2.回归基础,强化记忆。第一卷11个选择题要在熟练记忆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争取答对8个:坚决保住名句默写与文学常识题,争取5分全部拿到手。 记忆尽可能多的字音、字形、成语、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记忆文言文的重点虚词用法; 记住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分类、内容特点、常见意象、抒情手段、修辞手法、艺术手法等知识术语; 记忆标点符号题中的常考符号,如问号、顿号、冒号、引号、分号、括号的一般用法和易错点(
3、即设题点); 记住诗歌鉴赏和散文阅读题中有关词、句、段的含义及其各种写法和作用的判断方法、表述语言、答题格式等。 3.可以把突破点放在文言文阅读上,因为文言诗文的阅读约占30分,而且只要肯花费时间精力,文言文部分相对容易长分。有时间应重读课内文言文经典名篇如《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师说》《伶官传序》《六国论》等,落实文言知识。尤其注意文言虚词的积累,一般每组文言虚词中会给出课本学过的一个句子做对比项,一定要将“考试说明”中列举的18个虚词逐个落实,建议重点落实以下12个:以、而、其、之、于、为、与、乃、则、因、所、且。 4.回顾分
4、析已做过的试题与练习,把做过的试卷装订在一起,按知识点统计得分率,从而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在最后的阶段集中练习补救;尤其要关注其中的错题,回忆老师讲题时的指导,避免重蹈覆辙。 5.总结归纳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准确率和效率。 比如:字音字形题可用按义鉴别法、组词验证法;成语题要看搭配、看语境、看词性,看感情色彩;病句题可用先压缩主干看搭配再关注介词、连词(含关联词)、双面词(能否、是否)、否定词、并列短语等部位的方法;文言文翻译要抓住句子的主语去直译,落实重点实词和句式;诗歌鉴赏重点抓住其中写人写景的情感词和形容词;现代文阅读谨记“答案在文中”的原则。 6.注重阅读
5、(1)把握考查角度,培养思维品质。现代文阅读有小阅读、大阅读的区别:小阅读文本是科学类材料,侧重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大阅读文本是文学作品,侧重考查形象思维能力。在备考中,小阅读要注意重要概念的辨析、基本判断的认定和既定推理的分析,把握设题角度,谨防认识和思维误区;大阅读要注意文学作品的形象特征,在宏观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形”与“神”、“景”与“情”、“物”与“人”的关系,透过表象看实质,进而理解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2)提倡典题精练,培养解读能力。后期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加之阅读题难度大,耗时多,因此,不能搞题海战术。要择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文本和典型题,尤其是高考题或上档
6、次的模拟题,精析精练,融会贯通。在举一反三、“解剖麻雀”式的训练中,析文本,理思路,增语感,悟窍门,提高对文章的解读能力。 (3)着力体味作品,培养鉴赏能力。近两年湖南考题淡化了识记,加大了鉴赏能力方面的考查力度。文学素养的提高,虽非朝夕之功,但考前精心选择重点作家作品,从形象、语言、技巧、情感和意旨等不同角度认真解读,仔细品味,不仅能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增强悟性,提升考生的艺术品位。 7.关于作文 (1)积累素材,丰富知识宝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考生考场作文最怕无话可写。平时固然应关注现实生活,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社会人生,把握时代脉搏;考前也应结合时政,浏览3月
7、份以前的报刊读物,结合阅读训练材料乃至学过的课文,并注意择取消化吸收,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左右逢源。 (2)注重思维,提高认识水平。写作是语文能力和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虽然要讲究文字功夫,但付诸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就目前的考情来看,要提高作文质量,必须提高认识水平。尤其要注意辩证思维,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变换角度看问题,追求新视角、新发现;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和联想思维灵活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