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37656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2
《论文:浅谈小学写字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浅谈小学写字教学 论文:浅谈小学写字教学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几千年来用于交流的符号工具,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基础的基础,对此应该勇敢地负起相应责任来,切切实实的加强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呢? 【关键词】写字教学现状措施 【正文】 一、当前小学生
2、书写现状: 1、写字姿势不正确。 2、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很多学生的作业又脏又乱,教师批改大为头痛。遇到考试,由于时间紧,内容多,许多学生就龙飞凤舞起来,自己都分不清写的什么。 3、笔画粘连,黑成一团。一些笔画较多的汉字,几笔粘在一起,形成墨团,看不清是否正确。 4、偏旁与部首搭配不整齐。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教师观念较为消极。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考试考得好,字写得好不好没什么大不了,更何况,当今也是电脑普及的时代,纸笔都将被取代。 2、教师板书不工整。小学教师书写板书
3、应用正楷字书写,并且要讲究排版的美观。许多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发挥、龙飞凤舞。学生自然要模仿老师。可是,他们连写字的基本功都不具备,怎能模仿老师行草自如呢? 3、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写字课,部分教师也不重视学生的书写训练。低年级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认为幼儿园老师都教了,学生会写字了,用不着强调姿势了。 4、练字不严格要求,写字不加强指导。只规定数量,不要求质量。 三、解决措施: (一)、严格要求,纠正写字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有利于写好字,更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育。 先说执笔。执笔要求手指握
4、在笔杆距笔尖上方“一寸”.我把它改为歌诀:“手离笔尖两节指”,“两节指”指的是小拇指的前两节手指。握笔用歌诀“老大老二对对齐,老三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都往里”,老大老二等都指手指。每次写字前,边背儿歌边调整握笔方法,易学、易懂、易记。 再说坐姿。写字时眼睛与纸面保持“一尺”距离,胸膛与桌子保持“一拳”距离。为了让学生明白“一尺”,在写字前,先让全体学生坐直,两手平放台面,左手的肘尖轻触桌面,手掌向上,掌心向内,上身稍向前倾,手掌贴脸颊,中指抵住眉心处。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眼里书本半臂长”.学生边背歌诀边反复做动作,教师
5、则用口令指挥:第一步,身体坐直;第二步,左手肘轻触桌面,中指抵住眉心;第三步,右手握笔;第四步,左手平放桌面。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二)、加强训练,练好基本功。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还是打基础”.写字,应从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基本功练起。 1笔画训练。笔画是汉字构形的基本元件,笔画不规范将直接导致汉字书写不规范。汉字的笔画有28种,最基本的有8种: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在学生刚刚练习时,不要急于写很多字,重点练习:点、横、竖、撇等基本笔画。要求一定要严格,横要平,竖要直,撇
6、要出尖,捺要有角。教师指导要细,点有短点、长点;撇有平撇、斜撇、竖撇。循序渐进,逐步训练。 2、笔顺训练。“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左到右、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必须牢记于心。教师根据不同结构的汉字,分类举例,分类指导练习。如:上下结构——从上到下;全包围结构——先里头后封口;左中右结构——先中间后两边。 3、强化偏旁部首的规范书写。很多学生在书写“氵”“辶”“犭”“纟”“宀”等偏旁部首时,感到很为难。我觉得,要写好这些偏旁部首,首先要弄清每个部首的笔画、笔顺,其次,要注意每个部首的书写
7、方法。比如, “氵”上面的两点和下面的提不能写在一条垂线上,而是一种三角构图的形式,第二点要稍微偏左些,这样才显得有神韵不呆板。如“河”、“海”等字。 4、注意间架结构训练。字的间架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低年级的学生空间知觉较差,使用“田”字格书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空间知觉,更好地安排间架结构。低年级教师要在“田”字格中逐一演示讲解,并在学生练习中巡视指导。如,“苦”字是上下结构,“艹”在田字格上半格;“古”的“一”在横中线上;“丨”在竖中线上,两笔的交叉点正好在横中线与竖中线的交叉点上;“口
8、”在田字格的下半格。 (三)、规范练字过程,做到持之以恒: 练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而不是简单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增加学习负担。要想学生能准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必须规范练字过程,从低年级起要求学生养成按步骤练字的习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