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26463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2
《校长课程领导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推进课改:校长课程领导的角度一、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在我们的话语习惯中,校长是学校的主要领导,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负总责,课程改革是当前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校长当然要进行课程领导,是学校的课程领导者。实际上,“课程领导”不只是对“课程管理”一词的替换,而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不少中外学者从课程实现过程、学校文化改善、资源提供、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习等不同层面,对“课程领导”或“课程领导的策略”作了不同的阐释:课程领导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对课程领域的组织和人员施加影响的过程,具有决策、组织与引
2、导等职能——课程领导是领导者和教师在校内围绕课程问题开展的一种持续变化、充满活力的互动过程。(李定仁段兆兵)课程领导意在摆脱历来的“管理”思想—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的“监管”、“监控”,倡导组织应该是一个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沟通和交流、合作的、民主的、开放的组织,它向对课程实施过程负有权职的学校和教师开放,确保他们有相当的权力进行课程决策;向实践开放,在与实践情景的互动中不断修正、完善课程决策内容;它偏重个人空间,通过领导者的影响和声望以及对下属积极性的调动、需求的满足、创造性的尊重,来引导下属为共同目标的达成而努力;它
3、追求意义的创造,是过程取向的,是人类植根于生活世界的基本需要—“实践兴趣”的表达。(靳玉乐赵永勤)课程领导应为学校成员提供必要的基本支持与资源,进而充实教师的课程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优质学校教育方案,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观摩,促使学校形成合作与不断改进的文化,最后把学校发展成课程社群,达成卓越的教育目标。(Sergiovanni1995)课程领导包括五个元素:规划愿景、管理课程及教学、观察教学、监控学生进度和提升教学气氛。(Krug1992)课程领导应当发挥作用,使组织内的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目标。应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照顾
4、个别差异,并向大部分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Glatthorn2000)课程领导者引领学校课程的设计、发展、改进、实施和评价。(Hall1996)从上面的表述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课程领导的基本意味:它主要关涉课程权力主体和权力实施、组织行为方式和运行机制、团体动力和沟通模式,以及教师和学生发展目标的改善或革新问题。(关于课程领导概念的详细论述可参见《课程教材教法》2004第2期有关文章)课程领导这一理念的引入,对校长在学校课程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把校长视为课程领导者至为重要,因为校长影响学校课程
5、整体效能的高低。面对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或问题,校长首先要考虑的,可能是学校在上述各方面的课程领导问题,而不是过多归结为教师个人的能力、水平和适应性的欠缺,或现行评价制度和方式的制肘。在学校中,校长虽然无法同时精通许多学科领域,但他必须在具备一般学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课程知识,知晓重要的课程议题,了解课程设计的过程和课程的评价标准,能够介入与课程有关的对话或讨论,以进行课程领导。二、影响校长课程领导效能的因素分析(一)课程决策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核心。就目前的课程改革而言,校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
6、本校在课程改革上的指导思想、目标预期、实施计划、行动方略、具体措施,乃至各板块、各微观领域实务性的操作作出决策。课程决策在内容上,应注意考虑这样一些影响因素:1、决策的明确性。决策越明确,越可减少执行者的迷惑、误解或争论。不得不承认,近两年来我们试图改变一般教师课程理念的努力,成效仍然有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提出的理念、要求或工作目标过于全面、模糊、繁杂,不够简明扼要。很多学校至今在课程改革上还处于“跟着感觉走”的状态,缺乏明确的思路,影响教师的行为跟进。为使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明确,更便于教师接受,有三点值得重视,
7、第一是校本化,即要在吸收消化新课程的各种理念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观点或追求;第二是主题化,即要“把书读薄”,在新课程的各主要方面抽析出若干主导性的概念,简洁明快地予以表述,使教师耳熟能详;第三是行为化,即明确实践指向,增强可感性和可操作性。2、群体行为需要改变的程度。一般认为,对于幅度较大的教育改革,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以减少来自执行群体的阻力。新课程在课程价值、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变革力度、跨度大且影响深广,教学文化重建、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
8、动、发展性评价等都是全新的实践领域。要使人们从多年习惯了的方式中走出来绝非易事,学校课程改革不可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因此校长要对群体行为需要改变的程度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以便科学决策改革的进程。目前阻碍行为变革的一些因素有:对改革要求体认不够;改革的幅度与现实的差距太大;缺乏明显可预期的效益;本领恐慌;增加本身的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