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的认知学分析

英语语法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的认知学分析

ID:8922143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2

英语语法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的认知学分析_第1页
英语语法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的认知学分析_第2页
英语语法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的认知学分析_第3页
英语语法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的认知学分析_第4页
英语语法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的认知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语语法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的认知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英语语法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的认知学分析摘要:对英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进行了认知学分析,认为英语名词修饰语的排序规则是符合认知规则的,可以从认知学的角度对英语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的语法现象进行解释,其分析结果有益于英语语法的教学实践。 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9/view-974903.htm  关键词:名词修饰语排序规则认知学      一、前言   英语句子中可以修饰名词的有形容词、名词或名词所有格、动词不定式、分词及其短语、动名词及其短语、代词、数词、介词短语等,用于说明该名词代表的事物的特征[1]。为了清楚界定某个名词

2、代表的事物的特征,一个名词中心词可以有多个修饰成分。例如,承担此任务的形容词就可分别用于:表示人们观点、表示形状、表示年龄和时代、表示颜色、表示国籍和地区、表示材料等。多个名词修饰语同时修饰一个名词,就有修饰语排序问题。关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形容词修饰同一名词的排序,一般语法书籍都有讲解,如《朗文英语语法》描述为:品质→尺寸→新旧→样式→颜色→产地→过去分词,但仅限于指出应该如何排序,没有对排序规则作出解释。目前大多数语法书籍都是这样罗列语法规则的,这使英语语法的教与学都成了非常枯燥的工作:规则陈列式的讲授与囫囵吞枣式的机械记忆降低了英语语法学习的效率

3、,使英语语法在英语习得中未能占据应有的地位。即使有人总结了排序规律,采用巧妙的方式来帮助记忆规则,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是这样的排序”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当前的英语语法的研究范式仍由描写性语法占据统治地位。   英语语法研究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完全盲从拉丁文法、规定性语法(重视的是语言的使用规范,即只有符合该语言外壳的才是规范的英语)、描写性语法[2],研究对象从语言表象、浅、易的语言外壳逐渐推进到深层次的语言内核。描写性语法注重语言的静态的形式化描写,重视语言的共时使用规律的研究: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某一语言现象只要是符合大多数人

4、的表达习惯,就是合理的[3]。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认知角度来研究人类语法形式的形成过程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提出了解释性语法的概念。解释性语法侧重语法现象的语义和语用分析,认为语言结构和认知过程是并存的,语言使用要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并与人类心理发生关系[3]。人类语言是认知的外部表现形式,人类的认知规律必然由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无论语法单位多么复杂,它都是一个“事先包装好了的组合体”,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说成是“习惯”或“自动化”,即人的认知在语言中的自动体现。语法现象就是语言使用者已经彻底掌握了的,可全凭自己的思维能运用自如的,各语言单位相互作

5、用而形成的语言外壳结构[4]。解释性语法使探讨人类共同语法的视角从物化的语言表象转向人的认知和思维,从对语法现象的归纳总结转移到发现反映人类语言发展共同规律、制约语法现象的深层机理,从而建立起更为全面、合理的语法理论模型――以认知为基础的语法学。   人类思维和认知总的来说是相通的,人类总的认知模式是一样的,共同的认知模式决定了人类语言在语言形式上也存在共性。研究人的认知在语法中的体现,同时为语法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套崭新的理论模式和方法论,对于语法的教与学意义深远[3]。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名词修饰语的排序,是把名词修饰语排序这种语法结构同人的意识

6、、心理联系起来,寻求从认知角度出发对语法结构的合理解释。我们可以从解析人类的认知规律入手,找到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与人的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运用人的认知和思维对语法现象进行解释的目的,使以往的语法规则陈列式教学升华到语法现象的解释性教学。通过解释规则,便于理解规则,更重要的是利于应用规则。   二、认知规则   人类的认知包括三个过程:感性认知、理性认知和实践检验,由此构成了人类总的认知框架:人类的认知总是从实践开始,从实践中获取感性认知,然后这种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最后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获取更多的认知。感性认知获得的是关于事

7、物表象的、外在的一些性质的认识,能首先被人的感觉器官所认识,事物的这些外在性质经过人的理性思维、分析、综合,逐步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的性质,这就是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过程。认知的这三个过程受制于一个总的认知原则:定性分析应优先于定量分析[3],即人类对事物的定性分析是对事物总的、宏观的认识,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是通过简单的、直接的对现象的观察得到的观点,认识的层次比较低,难度也小。定性分析优先于定量分析的认知原则实际上也是从现象再到本质的过程。   刘冰泉等将总的认知框架具体化,总结出十个细节化的认知规则,即人类对事物性质的认知顺序总是先简

8、单后复杂,先低级后高级,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先外后内,先直接后间接,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信息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