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03287
大小:5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1
《谈“有感情地朗读”——解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有感情地朗读”——解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谈“有感情地朗读”——解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口马之先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新课标为什么要增加这一说明和要求呢? 一、“有感情地朗读”存在的问题 (一)拿腔作调
2、有的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是拿腔拿调地读。特别是后鼻音,把音拖得很长,以此表现有感情朗读。有位教师范读《和时间赛跑》一课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句时,对“阴”和“金”字,刻意拖长音强调,让学生模仿着读。听了学生的朗读,令人不寒而栗。还有位教师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指导学生读课题,把“让别人看的”几个字音拖得很长,听了让人感到很不自然,十分别扭。 (二)假嗓子 有些教师认为,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要和平时的说话不一样,要用尖细的假嗓子读,学生的读书很滑稽,也很做作。 (三)故作深沉
3、 有的教师为了表现课文所谓的深度,让学生故作深沉地朗读。有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一句时,让学生读得低沉一些,学生读得很压抑,像是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四)高喊 有的学生把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为扯着嗓子高喊,读得很大声。有位教师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英勇跳崖”部分,让学生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语句,顿时,教室里喊声震天,但是,五壮士对敌人仇恨、对党的热爱的感情却没有表现出来。 (五)缺乏层次 有的教师在学生刚初读了课
4、文,还没读通读顺时,就急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缺乏朗读的层次,学生自然读不出什么感情,更不要说读准蕴含的真实感情。 二、为什么要“有感情地朗读” (一)把握课文基调,还原意境 课文都有自己的情感基调且每篇课文的基调不尽相同,教师备课时,要注意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体会并还原课文意境,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如《山中访友》一课,主要描写在山中拜访的动植物、山泉、雨水等“朋友”,表现了和这些“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整篇文章的基调是喜悦、昂扬向上的。教师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这种语气、语
5、调进行朗读,把语句读得柔和一些,美一点。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为例:“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第一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写得抒情、优美,要读得舒缓一些,读出美感,使人感到早上的空气是那么清新。第二句中的“早晨”,要读得朴实自然一些:“好清爽”要读出的赞叹之情,读出感叹号的语气,语调适当上扬。 (二)体现编辑意图 现行的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单元主题形式编排的,每组中的课文,其情感态度一般相差不大。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四篇课
6、文,单元导读中要求学习这组课文时“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要解读好“单元导读”,在课文中找出“感动的地方”,读出感动。只有准确地把握编者的意图和目的,才能有效地和编者对话,读书时,也能在较快的时间内读好课文,读出感情。 (三)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是体现阅读课是读书训练课。阅读课要以读为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悟情。一节课至少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读书,其中,朗读是重要的语言文字训练形式,因此,要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包蕴的情感,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
7、务。二是体会文本的美。大多数课文蕴含着美感,包括自然美、韵律美、人性美等等,而语文教学要表现出这种美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怎样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一)准确把握课文的基调 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有的舒缓,有的喜悦,有的憧憬,有的悲伤,有的轻松。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课文的基调,把握语言文字的情感,还原和编者的意图。如《开国大典》一课第七自然段。“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
8、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段话饱含着无比喜悦、激动的情感,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情感。又如《秋思》一诗,表现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有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看,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的思念之情,就能读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读得自然朴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