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96194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0
《浅议如何推动中小学走上素质教育办学轨道(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议如何推动中小学走上素质教育办学轨道(上)浅议如何推动中小学走上素质教育办学轨道(上)陈德珍(国家教委督导司陈德珍)摆脱“应试教育”束缚,走上素质教育轨道,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这是因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是我国在21世纪世界范围激烈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地位的迫切需要,也是由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所决定的。提出使中小学摆脱“应试教育”束缚,走上素质教育轨道,正是针对教育自身存在的弊端同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的严重矛盾所采取的对策,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有些同志不理解,为什么在强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2、的同时,还要提出使中小学摆脱“应试教育”束缚,走上素质教育轨道的问题呢?这就需要弄清楚素质教育同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我觉得,对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同教育方针规定的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完全一致的。(二)提出素质教育,使基础教育根据教育方针规定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化了。即:(1)要求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发展;(2)要求从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为国民适应社会需要,获得生存与发展能力打好基础;(3)要求为受教育者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创设条件;(4)要求不仅使受教
3、育者在共性上得到发展,而且个性也能得到健康发展。(三)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构建素质教育的教育体系,创设素质教育的环境,完善素质教育的方法,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才能使教育方针的规定全面落实。至于提出中小学要摆脱“应试教育”束缚问题,是因为这种单纯为适应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需要,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训练活动,一直干扰着教育方针的贯彻,把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的教育扭曲成为只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淘汰式教育;只围绕“应试”需要、考什么才教什么的不完全教育;只追高分、忽视能力培养的“填鸭式”的教育,以及忽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一刀切”式的教育。还有一些同志不理解考试与“应试
4、教育”之间的区别,觉得既然存在前者就不应否定后者。显然,这是把做为教育手段的考试与考查同“应试教育”混为一谈了。应该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同样需要运用考试与考查的手段,我们所否定的只是以“应试”为目的的那种教育模式。近十多年,我国的中小学围绕如何摆脱“应试教育”影响,走向素质教育办学轨道,在不同层面、不同课题上进行了不同特色的改革实践,出现了一批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育模式和学科教学整体改革经验,也出现了一批正在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校和县、市、区。而且这段时间改革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了理论同实际的结合,即:许多重要改革实验都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通过改革实践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
5、了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并丰富、发展了我国教育科学理论。应该说,这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方向性的因素。当然也要看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从总体上并未消除,而且在某些地方已出台的某些改革措施又受到挫折,以至“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那里呈愈演愈烈之势。由此可见,使中小学摆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一方面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国际性教育改革的背景,和一定的思想、理论准备及改革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又说明,实现这种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教育内部的各个环节,也涉及到教育外部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传统、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制度、教
6、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根深蒂固,决定了实现这个转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去年四月,李岚清副总理在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九五”期间要经过努力,使中小学在向素质教育转变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基础教育走上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办学轨道进一步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根据当前实际,要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摆脱“应试教育”束缚,走上素质教育办学轨道,需要研究解决如下一些问题:(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推动中小学摆脱“应试教育”束缚,走上素质教育轨道的先导。“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反映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思想的不同的教育模式。要使中小学摆脱前者的束缚,转上后者的轨道,就必须首先摒弃那种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教育
7、思想和观念,按照素质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观念构建我国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育。为此,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有关素质教育问题的学习、宣传和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要使地方党政领导同志遵循教育规律,正确指导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创设好的条件;要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研究人员和学校的校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自觉地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使自己所在的地方和学校走上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还要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在教育价值取向和正确评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