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

《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

ID:8875846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0

《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_第1页
《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_第2页
《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_第3页
《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_第4页
《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金匮要略》救自缢死方法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摘要】《金匮要略·杂疗方》论述了多种急救方法,其中救卒死、尸厥、中暍、溺死等方法已少为现代所采用,惟“救自缢死方”始终见其踪迹和影响。文章从《金匮》关于缢死时间、缢者体温、症状表现、救治步骤、方法、药物应用及对后世急救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仲景“救自缢死方”的急救过程涵盖了现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技术,尤其是其“形神并重”的急救理念对现代急救医学仍有启迪意义。【关键词】《金匮要略》;急救技术;自缢死;心肺复苏;开窍醒神救自缢死方出自《金匮要略·杂疗方》篇:“救自缢死方:救自

2、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难也。恐此当言阴气盛故也。然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温者,一日以上,犹有可治之方。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并按其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须臾,可少桂汤及粥清含于之,令襦喉,渐渐能咽,及稍止。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深好。此法最善,无不活也。”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探讨。1自缢死概念及生还判断1.1自缢

3、死隋·巢元方认为:“人有不得意志者,多生忿恨,往往自缢,以绳物系颈,自悬挂致死,呼为自缢”〔1〕。《辞海》:“缢死”亦称“吊死”。将绳索等套在颈部或项部,利用体重下垂,使绳索压迫颈(项)部而引起窒息死亡。自缢死即自己采用缢死的方法进行自杀。1.2生还判断张仲景认为救治自缢者的成功率与天之阴阳和人之阴阳消长密切相关。人之将死,阳微阴盛,阴气越盛,亡阳越速。从“旦至暮……小难也”和“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治”说明自缢者阳气来复与天之阴阳消长密切相关。心主神明,又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下微温”,说明阳气未亡,神未离形,阴阳

4、尚未离绝,故曰“虽一日以上,犹有可治之方”。2救治步骤及方法2.1缓解绳套“徐徐抱解,不得截绳”,《诸病源候论》释曰:“盖因自缢者气已壅闭,绳忽暴断,其气虽通,而奔并运闷,气则不能还”〔1〕,所以当轻抱缢者,缓慢解下绳套。2.2保暖回阳“上下安被卧之”,即先铺一被于下,将缢者置于上,然再盖一被,以阻阳气继续耗散,此为保暖回阳之救逆法。2.3通畅气道“一人以脚踏其两肩……常弦勿纵之”。救治者用两脚抵住自缢者双肩,以其为支点,双手挽其发,向后持续牵引,以恢复并保持气道通畅。2.4胸外按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说文》

5、:“按,下也”“据,杖持也”,即握持不放。此可引申为固定不移,救治者将手置其心胸部,上下反复按压,恢复气血运行。“一人摩捋臂胫……并按其腹”。《辞源》:“捋,顺手抚摩”“摩,按摩”。另一救治者顺肩肘至腕、髋膝至踝抚摩缢者四肢,并屈伸活动四肢。中医认为四肢为诸阳之末,此法可使阳气来复,调畅气血阴阳,所以“若已僵”,也要“渐渐强屈并按其之”。同时按其腹,配合“按据胸上”,助其恢复自主呼吸。2.5救治时间原文曰“一炊顷”,约作一顿饭时间,待其“气从口出,呼吸眼开”,仍须“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即继续救治一段时间,并避免用力

6、不当而伤其身形。2.6药物救治及饮食调养“须臾,可少桂汤及粥”,缢者醒后片刻可予桂汤及粥调养。桂补阳,粥养阴,且助药力,温复胃气,平衡阴阳。然缢者稍复,不可操之过急,当“清含于之,令濡喉”,才可“渐渐能咽”。2.7开窍醒神“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深(通‘弥’,愈、益)好,此法最善,无不活也。”耳为肾窍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两人同时以管吹耳,可开窍醒神,促使神志恢复。“以管吹耳”虽为急救的最后一步,但决不可或缺。因缢者已“气从口出、呼吸眼开、渐渐能咽”,说明身形已得救(心肺已复苏),再予“救神”(即脑复苏),彰显仲景形神并

7、重的急救理念。3自缢时间与救治时间3.1“旦至暮”与“暮至旦”“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难也”。旦为太阳刚刚升起在地平线上,暮为太阳刚刚没入地平线下。自缢时间发生在“旦至暮”,指昼向夜过渡,阳渐衰而阴未盛。“暮至旦”,指夜向昼过渡,阴渐衰而阳未盛。根据天人相应观点,救治时间“旦至暮”,天阳尚盛人应之,阳气耗散慢而易救。“暮至旦”天阳衰而阴气盛,阳气耗散速而难救。3.2“虽已冷”自缢时间的长短决定自缢者的生还概率。现代测尸冷是用温度表插入直肠3min,从其下降的温度,计算每小时平均下降温度,推测死亡时间。尸体在室

8、温下每小时下降0.9~0.95℃。而体表温度的散失远快于直肠温度〔2〕。东汉时仅凭触摸体表而测定体温。所以“虽已冷”当指自缢者体表温度。缢者体温下降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热则体温下降慢,故“然夏时夜短于昼,又热,犹应可治”是有道理的。3.3“一日以上,犹有可治之方”此说决定于缢者的状态,从后文“徐徐抱解”看,救治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