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折射:慈善记忆2011

社会变革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折射:慈善记忆2011

ID:8854150

大小:17.7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9

社会变革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折射:慈善记忆2011_第1页
社会变革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折射:慈善记忆2011_第2页
社会变革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折射:慈善记忆2011_第3页
社会变革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折射:慈善记忆2011_第4页
资源描述:

《社会变革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折射:慈善记忆20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会变革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折射:慈善记忆2011 回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前行。在时间坐标上,2011年只是21世纪第2个10年的第一年;但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历史坐标上,2011年却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没有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引发的世界性中国救灾慈善高潮;没有09年的西南大干旱、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泥石流引发的国内捐赠小高潮;这一年,没有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09年的上海世博会引发的志愿者高潮;也没有10年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中美慈善思想碰撞;这一年,没有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温家宝总理亲自发动大病求助;无论是慈善法还是三个条例的修改,也都没有出现人们期望的变局……;

2、但是,谁也无法否认:2011年度留给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记忆,将是近20年来最最深刻的。一、年度信号:变革创新2011年留给人们的第一个印象,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变革信号,而且这种信号越来越强,竟就成了贯穿全年的年度主线。2011年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是在一种良好积极的氛围中开局的:在上年底召开的2011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作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职能部门首长,李立国部长作了《改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讲话,释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锐意变革信号。其中,特别强调政府部门要加快转变职能,注重借助社会力量,要放手,不要揽权,要把一些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交给社会组织去做,“把等级评定、资质认定、工作评估、技术培训

3、、标准研制等具体事务,转移给相关社会组织去做,实现行政职能和社会力量对比作用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李立国的讲话,经媒体广泛传播,被学界解读为中国公益慈善体制即将进行体制改革的强烈信号。1月11,由著名华人影星李连杰开创的“壹基金”,在深圳以公募基金会的形式注册落户,受到全行业的广泛关注,媒体与社会舆论普遍对深圳特区的做法给予赞赏,对壹基金寄予厚望,对中国政府为公益慈善事业大环境释放出的积极信号,给予了充分肯定。1月18日,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办的“首届中国慈善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出现在世人面前。国家民政部给予支持,100多家公益慈善机构参加会议

4、,专家台上台下积极点评,年会用8个关键词盘点了上年度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透明、高效、共担、创新、多元、交锋、破局。民政部窦玉沛副部长出席年会并对上一年度中国慈善事业各方面的评价“很给力”,同时希望2011年度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要“接力”,并继续释放出积极改革的信号。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维护人民群众权

5、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胡锦涛的讲话,是中国最高决策层释放出的社会改革信号,立即得到了中央各部委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从此,“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一种新的变革理论。因为社会管理,与整个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也被我国公益慈善行业积极解读为即将进行重大体制改革的信号。3月的全国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一词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月公布实施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项部署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大任务,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年度主旋律。改革的信号,也伴随有争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和整个社会改革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理论界

6、和决策层也存在不同声音:5月8日,南方都市报发表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走向官民共治的社会治理》的文章。他强调:全社会要改变对公民社会的认识,转变对公民社会的态度,特别是各级党政官员应当对公民社会的战略意义有深刻的认识,从而采取积极鼓励和合作支持的态度。公民社会的提法,无疑给公益慈善事业发出了更加积极的信号。5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周本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创新之路》一文。该文强调:社会管理创新要防止“落入某些西方国家为我们设计的所谓‘公民社会’的陷阱”,接着提出了创新之路的核心:由党委和政府提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而不是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引

7、导,将其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两位副部级政府官员的声音绝然不同,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混淆。周本顺的这些观点,也立即引起了理论界强烈讨论。例如外交部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曹辛即于5月20日在《经济观察报》发表了《“公民社会”考》的文章,就对周文进行了批判!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中央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辩论,由此基本定调。6月13日,《北京日报》也发表了俞可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