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011227
大小:51.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2-03
《“中华慈善日”与公益慈善意识的培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慈善日”与公益慈善意识的培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七条规定:“每年的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设定慈善日,为群众性慈善活动的开展,全民公益慈善意识的培育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平台。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也最终将取决于公民慈善意识的养成。慈善意识是影响慈善事业发展最深层的因素,而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就是人们的慈善意识淡薄。慈善意识是一种“捐款捐物给需要的人”的自觉的心理反映,而这种反映是出自“对人类的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高公众慈善意识,培养公众慈善观念,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已成为一项十分必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2、。 一、当前我国公众慈善意识的现状 从目前情况看,通过国家积极倡导公益慈善活动,大力宣传公益慈善文化,全民慈善意识得到了不断增强,但无论从慈善的规模还是慈善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地位来看,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政府层面的推动,民间慈善的潜力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最终依靠的还是全民慈善行为,而不是少数富人的慈善行为。当今社会慈善捐赠的发展趋势也是公众的个人小额捐赠构成慈善捐款的主要。慈善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在于一个人捐款的多少,其深层意义在于对慈善理念的追求和道
3、德品格的实践,它为有爱心的人提供了一个奉献的平台和机会,这才是慈善的真谛。 在我国,有许多慈善活动发生于政府的引导,是组织策划下的慈善活动,这并不能凸现现代慈善活动自觉、主动、日常化的特点。现代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不是“被要求”的特意表现,而是日常生活的一般构成要素,是“人人有能力时帮助人人,人人遇灾难时人人帮助”的自觉理念。所以若尽从这一角来看我国公众的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差距不言而喻。 二、公众慈善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三、培育公众慈善意识,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对社会弱者进行有效的社会支持的现实需要,是消除两极分
4、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而发展慈善事业的关键在于培育公众的慈善意识,让公众主动积极地进行捐献,从而大力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是彰显公平正义的阳光事业,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公益慈善事业在参与民生保障、调节收入分配、弥合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成为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的重要力量,其蕴含的巨大社会价值已经展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可以预见,慈善事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
5、的地位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我国的慈善事业需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为。为此,需要全社会的鼎力支持、热情参与和积极推动。而广大公民慈善意识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着我国慈善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作者:李玉华:东安县民政局募委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