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慈善论文我对公益慈善的再认识

公益慈善论文我对公益慈善的再认识

ID:39069697

大小:5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4

公益慈善论文我对公益慈善的再认识_第1页
公益慈善论文我对公益慈善的再认识_第2页
公益慈善论文我对公益慈善的再认识_第3页
公益慈善论文我对公益慈善的再认识_第4页
公益慈善论文我对公益慈善的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益慈善论文我对公益慈善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成绩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论文题目:我对公益慈善的再认识课程名称:公益慈善概论任课教师:董强班  级:试验121学  号:1208140515姓  名:张舵7我对公益慈善的再认识【摘要】我曾经坚持着一个观点,那就是没有经济的有力支持,公益慈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傅强老师、翟燕老师等等这些公益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或许没有其他的经济支持他们也会去做,这就是他们人格境界的高尚之处,相比之下,我之前的公益慈善观则显得庸俗化了。下面我将从公益慈善组织的概念,公益慈善的作用,我国公益慈善的发展状况、公益慈善所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该如何参与公

2、益慈善活动等方面具体阐述我的再认识。【关键词】公益慈善再认识【正文】“达则兼济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类的先哲古语,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过往,公益慈善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当今时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决定了政府职权的强大。但是政府毕竟不是万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由公民自发组织建立的一批批NGO组织诞生了,公益慈善正式地登上了中国社会的“舞台”。可以预见的是,公益慈善将成为中国公民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公益慈善的发动者和直接受益者是人民,这是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公民意识”的觉醒,更多的人意识到了自己身上对于这个社会的责任,

3、所以他们义无反顾,所以他们一以贯之,所以他们百折不挠,这便是他们的人生价值所在。我曾经坚持着一个观点,那就是没有经济的有力支持,公益慈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傅强老师、翟燕老师等等这些公益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或许没有其他的经济支持他们也会去做,这就是他们人格境界的高尚之处,相比之下,我之前的公益慈善观则显得庸俗化了。下面我将从公益慈善组织的概念,公益慈善的作用,我国公益慈善的发展状况、公益慈善所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该如何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等方面具体阐述我的观点。一.公益慈善组织的概念公益慈善组织是指涉及公共利益领域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合法的、非营利的、非政府的、非党

4、派性质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组织,有的国家叫做“NGO”(非政府组织),有的国家叫做“NPO”(非营利性组织)。这类组织多以基金会、协会、社会团体形式出现。学界也把这类组织称作“第三部门”,以有别于公权力组织(行政组织、执法组织等)和营利性组织(企业组织、金融机构等)。其主要活动是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和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公益慈善组织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但严格地说,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政府管理模式转型过程中才大量涌现并受到广泛重视的。它们是为弥补政府与市场机制缺陷应运而生的,是政府保障机制的补充。在公益事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公益慈善组织必须有完整的组织机构、严格

5、的财务管理、清晰的行为目标、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规划与评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益慈善组织已经在公益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公益慈善的作用7公益慈善既是经济事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调节贫富差别的平衡器。通过市场实现收入的第一次分配;通过政府调节实行收入的第二次分配;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个人出于自愿将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社会,乃是不可小觑的第三次收入分配。它有助于缩小两极分化,减弱“仇富”心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据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国城市还有2200多万低保线以下的群众,农村还有5700万低收入和贫困人口。我国目前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1.0

6、4亿。根据去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现有残疾人口8296万,每年因各类灾害需要救济的群众有7000万到8000万。我国慈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救助贫困群众、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和谐等方面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社会进步与公益慈善》载于《第七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2012年,谈乐炎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公益慈善带来的附加效应是巨大的,它鼓舞了更多的人投身到公益慈善的活动当中来,唤醒了公民的“主人公”意识,有利于提倡良好风尚,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三.我国公益慈善的发展状况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但新

7、中国慈善组织的出现是比较晚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一直认为慈善事业应当由政府全部承担下来,不需要民间参与,因而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兴办慈善事业奠定了物质基础。1993年1月,中国出现了第一家地方性慈善组织——吉林省慈善总会。在这样的条件和形势下,中国少年儿童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公益慈善组织相继诞生。截至200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7个已经建立了慈善总会(基金会、协会),全国地市级行政区域内也建立了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