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29783
大小:4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8
《周周练之《〈孟子〉》两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周周练之《〈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解字: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译句: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2、,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三:析文: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这一观点,指明“”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 ”和“ ”,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 ”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四、中考链接:1.“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
3、同的一个词是。2.用文中语句填空。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4.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5.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6.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7.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解字: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二、译句: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
5、而死于安乐也。三、析文:1.文章采用 论证和 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 ”的观点。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第一段用 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 的道理。第二段从 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2.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 、 、 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4.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6、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6.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 7.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 的观点相类似。请结合本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8.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2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四、中考链接:1.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磨难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2.本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
7、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3.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4.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5.《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
8、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