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

加强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

ID:8826510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8

加强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_第1页
加强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_第2页
加强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_第3页
资源描述:

《加强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加强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出路文/路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05年02期主题中国的汽车市场需求正在在高速增长,世界上主要的外国汽车制造企业全都以合资方式进入了中国,仅仅是管制的稍微松动也造成KD组装方式的盛行,而国内除了已有的众多汽车企业,还有更多的地方和企业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进入汽车工业。在这种“混乱”状况的背后是正在日益临近的危险:在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下,中国政府对本国汽车工业的保护将大幅度减少,生产、市场越来越开放,从而使中国汽车工业柔弱的软肋日益暴露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关键决策?我的结论是,转向以自主开发为主是使中国汽车工业

2、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说,自主开发是振兴中国汽车工业之“纲”,纲举目张。  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仍然要强调自主开发?  由于仍然有人以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理由反对提倡自主开发,所以呼吁加强自主开发就需要从更抽象的理论层次上来澄清这样做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商品、服务、资本和一小部分“高技能”的人力资源跨越国界的流动。但是,在可以预见的任何时间阶段内,经济全球化没有也不可能导致“组织能力”的跨国界流动。即使市场开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有关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的信息跨越国界的广泛传播,但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的组织能力仍然是高度不流动的。  当一些人以为

3、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跨国界流动可以为落后国家带来技术时,他们是在把发展技术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与发展技术能力本身混为一谈。不错,全球化也可能为落后国家提供过去所没有的学习条件和机会,但决定它们是否能掌握技术能力的关键因素仍然是自己在技术学习和能力发展上的努力。  有人在没有理解的条件下使用道听途说的概念来反对自主开发:“既然新技术到处都可以买到(虽然事实上中国在一些高技术领域仍然遭到禁运),那么就可以通过“集成创新”或“开放创新”来代替自主开发。但是,能够进行技术集成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产品开发平台。技术进步的两个基本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开发对于发展技术能力的重

4、要性:第一,技术进步如果能够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就必须采取产品形式(MoweryandRosenberg,1998)。第二,由于产品越来越复杂,所以单项技术越来越不可能定义产品(Iansiti,1998)。因此,无论是“集成创新”也好,还是“开放创新”也好,关键都是必须具备产品开发能力。否则就无法选择和集成各种技术,不管这些技术是内生的还是外购的。  为什么产品开发是技术集成的关键环节。汽车集成了(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大量技术,而且相关的新技术仍然在层出不穷(例如新材料技术、先进底盘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先进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多元化洁净能源、先进节能技术、轻量化技术、智能

5、化技术,等待)。但是,如果不进行产品开发(即整车开发),一个汽车企业就无法吸收、改进和应用这些技术,因为产品开发是把这些技术集成在产品上的关键环节,而不能转化为产品的技术对企业没有任何经济意义。相反,通过产品开发实践掌握了产品开发能力,即使早期的水平较低,一个企业就可以不断在自己的产品开发平台上应用各种新技术,就可以不断发展自己的技术能力并提高产品的水平。  以中国的汽车工业为例,在依赖外国产品技术时,中国企业的技术引进只能是购买已经集成为产品的技术形式,所以没有任何空间根据中国市场的条件自主进行技术选择。相反,当中国进行自主开发时就必须形成自主产品概念,并通过自己对于市场

6、的理解创造地选择和改进技术,从而能够开发出来更加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特点的产品。正因为如此,所以进行自主开发的企业和依赖外来技术的企业在组织结构和战略职能上是不同的,在发展组织能力的潜力上也是不同的。事实上,“集成创新”的要义就是根据产品开发的需要选择技术(Iansiti,1998)。没有产品开发就不可能进行“集成创新”或“开放创新”,甚至不可能进行任何意义上的创新。因此,以可以购买、引进外国技术为理由反对自主开发的说法是毫无理论和事实依据的“歪理邪说”!  当一些人以为产生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可以免费在全世界到处“流动”时,请不要忘记历史证据: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表明,

7、虽然国际间技术扩散和技术转移是必然发生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却是极其不平衡的。在19世纪,有效吸收了英国工业革命所发展出来的技术的是西欧和美国,并导致了美国和德国后来对英国的超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技术转移发生在美国和日本之间,却没有发生在任何发达国家和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历史经验证明,决定了这种差异的关键变量是技术接受国家本土技术能力的发展,因为有效吸收先进国家技术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技术接受国家具备相当的技术能力并不断发展这种能力。因此,虽然技术扩散一定会发生,但技术从先进国家到落后国家的转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