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及应用钱拓宽(绍兴文理学院数学系,浙江绍兴312000)摘要: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是矩阵理论的重要方法.在处理一些矩阵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将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到分块矩阵上,使分块矩阵也有类似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从而在处理分块矩阵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分块矩阵和初等矩阵有不少文章有所涉及,但是他们都不够全面本文做了一些总结性的工作.关键词:分块矩阵;初等变换;应用1、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吴云在1997年8月的《工科数学》上的《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一文中提到定义1 分块矩阵的行(列)初等变换是指:(1)交换两行(列)的位置;(2)第i行(列)的各个元素分别
2、左乘(右乘)该行(列)的一个阶左(右)保秩因子H;(3)第i行(列)的各个元素分别左乘(右乘)一个阶矩阵K后加到第j行.定义2对应于分块矩阵的初等分块矩阵是指:(1)=或=(2)=或=其中H为第i行(列)的一个左(右)保秩因子;9(1)=(2)或=初等分块矩阵与通常的初等矩阵类似,但由于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故需要分为左、右两种.直接验算可得:定理1 (1)交换的第i行与第j行,相当于左乘一个m阶初等分块矩阵,其中中的元素为h(i)阶单位矩阵,为h(j)阶单位矩阵,当r≠i且r≠j时,为h(r)阶单位矩阵;交换的第i列与第j列相当于右乘一个n阶初等分块矩阵,其中为l(i)阶单位矩阵,为l
3、(j)阶单位矩阵,当r≠i且r≠j时,为l(r)阶单位矩阵;(2)的第i行的每一个元素左乘一个矩阵H相当于左乘一个m阶分块矩阵中H为h(i)阶方阵;的第i列的每一个元素右乘一个矩阵H,相当于右乘一个n阶初等到变换矩阵,其中H为l(i)阶方阵;(3)的第j行的每个元素分别左乘一个h(i)×h(j)矩阵K后加到第i行,相当于左乘一个初等分块矩阵;第j列的每一个元素分别右乘l(j)×l(i)矩阵K后加到第i列,相当于右乘.定理2设A为方阵,则分块矩阵施行第一种行初等变换后,对应的行列式为,其中h(i,j)=h(i)h(j)-l+h(i+l)]+…+h(j)[h(i)+h(i+j)+…+h(j-
4、l)],l(i,j)=l(i)h(j)-l+l(i+l)]+…+l(j)[l(i)+l(i+j)+…+l(j-l)],施行第二种初等变换后,对应的行列式为
5、H
6、·
7、A
8、;施行第三种初等变换后,对应的行列式的值不变.证明:,显然成立.下证,所在的第1行逐次与它相邻的行交换,移至前,共进行h(i)-1+h(i+1)+…+h(j-1)次交换两行,第2行逐次与它相邻的行交换,移至前,同样进行相同次交换两行,依此类推,把所在的行移至所在的行前,共进行9h(i)[h(i)-1+h(i+1)+…+h(j-1)]次交换两行,然后把移至适当的位置,同理共进行h(j)[h(i)+h(i+1)+…+h(j-1
9、)]次交换两行,所以交换两行的总次数为h(i,j),故;同理.所以有==(-1)或==(-1)==或=====定理3 分块矩阵进行初等变换后,秩不变.证明:对于(1),相当于对进行若干次行(列)的交换,故命题成立;对于(2),根据定义1,显然成立;对于(3),相当于进行若干次把行(列)乘以一个倍数后加到另一行(列),故命题成立.定理4 (1)设A,B的行数均为m,则矩阵方程AX=B,当(A)=(A,B)=m时有唯一解,当(A)=(A,B)<m时有无穷多解,当(A)<(A,B)时无解;(2)设A,B的列数均为n,则矩阵方程XA=B,当(A)==n时有唯一解,当(A)=<n有无穷多解,当(A
10、)<时无解.证明:(1)设(A)=(A,B)<m,则存在可逆矩阵P,Q,使,其中为r阶单位矩阵,为r阶方阵,设,则有:===B所以为AX=B的解,其中,是任意的.当(A)=(A,B)=m时,A=P( O)Q,B=( ),显然,AX=B有唯一解:;当(A)<(A,B)时,AX=B无解.同理可证(2)成立(当(A)=(,)<n时,X=P)定义3对于任意的u,v,如果()=(,)=(,),则称为极大元.定理5 分块矩阵可以用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它有一个极大元.证明:充分性.不妨设为极大元(否则可以通过第一种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把极大元移到第一行,第一列交叉位置).由定理4,存在
11、可逆矩阵P,Q,使,,9令K=-P,其中,为适当阶数的任意矩阵.则K+=,所以第一行左乘K加到第二行,得.同理,令K'=-,则K′+=0,所以的第一列右乘K′后加到第二列,得.(如先进行列变换,再进行行变换,得,因为=+=+,故两种运算顺序结果相同)必要性.反证法,不妨设()≠(,)或(,)(),则由定理4,=-或=-无解,从而不存在K,使对角化.同理,当()≠(,)或(,)≠()时,不存在使-AK=A或-=成立.定理5表明: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