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唯意愿主义为例说明当代西方哲学的特征

以唯意愿主义为例说明当代西方哲学的特征

ID:8819713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8

以唯意愿主义为例说明当代西方哲学的特征_第1页
以唯意愿主义为例说明当代西方哲学的特征_第2页
以唯意愿主义为例说明当代西方哲学的特征_第3页
资源描述:

《以唯意愿主义为例说明当代西方哲学的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唯意愿主义为例,说明当代西方哲学的特征“意愿主义”(voluntarism或译作“唯意愿主义”)是指这样的学说,它们将(个人的,世界的,原本生命就有的)“意愿”(wille,will,一般译作“意志”)当作世界和存在的本性或本相。所以,它们对世界和存在的理解主要不再是静态的,主客对峙的,认知型的,而是动态的,主客都发自意愿冲动的,与人生的各种体验方式息息相关的。它的开创者是德国的叔本华,最著名的发挥者则是尼采。意愿是世界与人生的真相的学说,有深远的人生含义或“伦理”含义。由于意愿本质上是一种需求,一种由于缺乏自身满足而生的渴望或欲求;所以,一旦它获得了满足,就不再是它“自

2、身”或“意愿”了。叔本华说:“如果和意愿相违,就叫做痛苦;如果相契合,则叫做适意,快感。”如果意愿就是我的生存的世界和人的本性或存在物本身,那么要得到“相契合”或者对意愿的满足,从根本上讲就是很困难的。人生要获得幸福,必然是追求一种意愿的满足,但人生的意愿是无所不在地表现或存在于这个世界中,意愿的对象,客体有种种不同的诉求。所以人生的意愿的满足就不可能是固定的,真实的,而伴随人生的必然是追求意愿的过程中如影相随的真正的和持久的痛苦。因此,在叔本华看来,人生从根本上就是痛苦或不被满足,所谓幸福只是痛苦一时的减少或这痛苦状态的暂时被遮蔽。叔本华在书中写道:人生在整个根性上便已不

3、可能有真正的幸福,人生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形态繁多的痛苦,是一个一贯不幸的状况。我们东方思想中也有与其相近的说法。佛说:“我看到多少世代的眼泪,如大海一般,无穷无尽”。“意愿,它是自由的,全能的”。人如何才能看到“惟一的一个生命意愿”,并将欢乐与痛苦从根本上区分开来,将善恶区分开来呢?其最根本的方法或惟一的途径就是摆脱意愿。这在叔本华看来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艺术的,暂时的,一种是认识和行动的,朝向否定意志的最终目标的。“意愿只有在光明智慧中才能得解脱”,最后,叔本华讲:“随着意愿的取消,意愿的整个现象也取消了;末了,这些现象的普遍形式时间和空间,最后的基本形式或主体和客体也都取

4、消了。没有意愿,没有表象,没有世界”。但这并不是单纯的“没有”,叔本华讲道:“由此我们就可以想象,要是一个人的意志不只是在一些瞬间,如美感的享受,而是永远平静下来了,甚至完全寂灭,只剩下最后一点闪烁的微光维持着这躯壳并且还要和这躯壳同归于尽,这个人的一生必然是如何的幸福。”这一论述就与东方的智慧有异曲同工之妙了,老子《道德论》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如果人的一生能进入到老子的境界,那么意愿是人生的痛苦之源也许就能得到西方式的“摆脱”或东方式的“化解”

5、了。叔本华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将存在论与人生的价值论直接打通,指出了意愿与人生的基本生存状况,与艺术的本性直接相关。从而强调了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命及本能,而不再是对传说西方哲学对人类共同本性及普遍的自由、平等、悖爱的颂扬。因此,“惟意愿主义”也反映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多元”和“无共同性”的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