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08743
大小:61.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03
《评传特征考察——以《胡适评传》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评传特征考察——以《胡适评传》为例-大学语文论文评传特征考察——以《胡适评传》为例○周俊超摘要:评传,亦称“学术传记”,然评传不只具有学术特征。评传创作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使其具有史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选题上,评传对传主的选择青睐精英人物,但精英人物可从多方面来评价。评价人物,在坚持严谨客观的同时,应尽量抒发己见,表达不同的学术观点,引起学术争鸣。考察评传特征的目的在于谋求创新,为评传发展的方向提供建议。关键词:评传《胡适评传》评价何为评传?徐雁称:“所谓‘评传’,往往是作者在广泛收集和深入考证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传主进行系统学术研究以后写作的传记著作。”[1
2、]杨正润称:“学术传记的目标主要在于学术方面,通过传记的形式进行学术研究,或是进行学术的推介和普及,也有人称为‘评传’”。[2]以上两家定义都只强调了评传的学术特征,对评传的史学特征、选题特征和最直观的评价特征都没有做出应有的诠释。文本通过对不同版本《胡适评传》的比较研究,围绕评传的后三种特征进行考察,以期更好地诠释评传。一、评传的史学特征“列传之名,始于太史公,盖史体也。”[3]其中,“列传”就属于评传。《史记》虽号称“寓论断于叙事之中”,但每传之后不忘加上“太史公曰”,发表作者的评断。可见评传在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从一开始便用于历史的记录及研究。写过《胡适评传》
3、的朱文华称:“传记作品的本质属性应当也只能归入史学范畴,因此,传记作品的写作必须贯彻历史科学所必须遵循的事实与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原则,而不能望文生义地受文学的诱惑而做任何虚构、想象和夸张等等。”[4]朱文华将传记看作纯粹的历史文本,拒绝“任何虚构、想象和夸张”。但《史记》尚有文学渲染,纯粹的历史传记真的存在吗?朱文华为了践行自己的理论,写出“科学意义上的传记作品”,不仅在传记的内容上紧贴史料,言必有据,而且对于每个事件都带有研究性质的深度评判。在每章之后作出小结,对人物一段历史期间的活动作出阶段性的历史评价,并在全书结尾对胡适一生做出总评。以朱文华《胡适评传》第
4、五章“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旋涡里”为例,每节标题都带有鲜明的历史教科书色彩,如“参加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基本理论主张的深浅得失”“‘整理国故’的两重性”“小结: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等。如此严肃的笔风显然难以吸引业余读者的眼球。白吉庵《胡适传》(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年)在写到“整理国故运动”时,用得标题就是简单的“整理国故”;而朱文华《胡适评传》却加上了“双重性”,突出对事件的分析和研究,体现出该作的“历史眼光”和“科学意义”,旨在阐述和研究胡适本人及其所处社会的发展过程及规律。评价历史人物,是史学研究的应有之义。纵观全书,朱文华对其观点的实践是成功
5、的,他确实奉献给了读者一本属于历史学的评传,将评传的史学特征发挥到了极致。然而评传可以写作“史体”,但不是所有的评传都必须按“史体”来写。朱文华认为传记仅属于历史学,只是多方观点中的一种。传记实际并不只属于历史学,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称:“明自嘉靖而后,论文各分门户,其有好为高论者,辄言传记乃史职,身非史观,其可为人作传?……辨职之言,尤为不明事理。如通行传记,书人可为,自无论经师与史官矣。”[5]现如今,“书人可为”的传记文学作品已经大量充斥于图书市场,像朱文华《胡适评传》这样传记史学作品反而减少。那么什么样的评传更受读者欢迎呢?李敖《胡适评传》(中国友谊出版
6、社,《李敖大全集》卷5,2010年)就是一例。李敖《胡适评传》特点之一便是“正文轻快,脚注详细”。轻快而具有文学色彩的正文是该作得以广传的重要原因。从该作各章标题可见一斑:“可怜的县太爷”“可怜的小寡妇”“被拧肉的时代”“努力做徽骆驼”……这些貌似小说的标题很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该作的脚注并不是一般的注释,而是具有史学研究性质的文献征引和分析考证。就连胡适本人都夸赞到:“连我自己都忘记了、丢光了的著作,你居然都能找得到了!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6]可以说,脚注是评传学术性的象征,没有脚注的传记就不是评传。作为学术性质的传记需要文学渲染吗?笔者认
7、为不见得需要,但可以存在。对于学术研究而言,理应保持学术作品的严肃性,优秀的学术作品同样十分具有可读性;不过对于学术的推介和普及而言,适当的文学渲染可以扩大评传作品的传播面。二、评传的选题特征评传的选题包括传主的选择和评述专题的选择。选择传主的标准一般包括:是否过世,是否具有足够的影响力。首先,评传的传主理应是已过世的人。正所谓“盖棺定论”,只有人去世以后才能下结论。这一原则用到所有传记作品上还显得牵强,但对于评传而言,则属应当。之前,笔者看到过陈才生写《李敖评传》(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着实一惊。虽然作者是做“李敖研究”的,相信有这个能力来写《李敖评传》
8、;但在李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