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第1课时)导学案

2015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第1课时)导学案

ID:8675197

大小:10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4

2015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第1课时)导学案_第1页
2015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第1课时)导学案_第2页
2015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第1课时)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5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16课《社戏》(第1课时)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6课《社戏》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二、学习重点:1、字词理解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难点: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三、预学部分【自主学习】1、背景介绍: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的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2、社戏:指旧时某些地区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出

2、的戏,用以酬神祈福,一般在庙台或在野外设台演出。“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归戏”。课文以“看社戏”为中心事件贯穿全文,刻画人物。3、小说是以塑造()为中心,通过()的叙述和()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一般分()、()、()、()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4、字词梳理归省()行辈()撺掇()凫水()蕴藻()

3、潺潺()弥散()纠葛()棹()(1)撺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弥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漂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朗读课文,填写下列图表【整体感知】:做游戏戏前波折看戏过程乐居平桥社戏———戏后余波7、本文的中心情节是什么

4、?围绕这一中心写了哪些事情?一、导学模块【合作探究】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乐土”?2、找出描写双喜的语言、行动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写双喜“大悟”还要加上“似的”两个字呢?(2)双喜提出了那三条保证?从中可看出什么?(3)偷豆后六一公公指责他时,他大胆承认,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二、固学提高【课堂检测】(一)填上下面一段话中所空的关联词。  我们年纪都相仿,(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

5、友,(  ) 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大公,一村的老老小小,(    )决没有一个会想出 “犯上”这两个字来。 (二)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西瓜、南瓜、苹果、橘子都是营养丰富的水果。 B.运动场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色旗帜。 C.她不仅会琴棋书画,还会吹拉弹唱。 D.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三)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要求结合文中的相关词句,选择双喜性格中的某一方面说其人物形象句式:我觉得双喜是个(  )的人,从课文(   )中等词句中看出来的。一、课后

6、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