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65603
大小:2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4
《教科版科学五上《设计种子发芽实验》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教学案例——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谈话:你用种子种过花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学生发言。师:经验告诉我们,种子要顺利长成一株植物首先得先发芽,怎样做才能让种子发芽呢?(创设问题情境,以贴近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新课:师:根据你的经验,说
2、说要让种子发芽该怎样做?生:把种子种到土里,然后每天给它浇水。生:还要让它晒太阳。生:还要施肥。生:不对。种子发芽不需要施肥,我种花的时候没有给种子施过肥它也发芽了。生:对,种子发芽不需要施肥。胚乳里面就储藏着种子发芽需要的养料,所以不需要另外施肥。师:不错,注意了知识的积累!那么种子发芽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把自己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土壤水温度空气阳光(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师:看来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还不少,那么这些条件是不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呢?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
3、条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生:种子就死了,就不会发芽了。生:它发芽就发得慢了。生:我认为只要有水其它条件应该没有多大的影响。……师:是吗?凭什么这样认为?有什么依据能证明你们的观点是正确的?生:通过实验就可以证明。师:对,让事实来说话。假如我们要改变“温度”这个条件,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提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抓住学生简单的回答,创设探究的情境:凭什么这样认为?有什么依据能证明你们的观点是正确的?顺利的引入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倾听、了解。学生汇报(抽两
4、个小组汇报)。师:这两个组的方案大家觉得怎么样?和你们设计的方案相同吗?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或者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生:我们组的方案跟他们差不多,只是比他们多设计了一组,其中两组也是分别放在阳台上和冰箱里,另外一组是放在炉子边上。师:这样设计的理由是什么?生:这样可以观察到种子发芽与低温、常温和高温的关系了,比他们的全面些。师:这三个组设计了两组或三组种子来对照观察,非常好!因为只有对比才能知道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假如只设计一组实验孤立观察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请大家回忆一下,设计对比实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生:研究哪个问题就控制哪个条件,其它
5、条件全部相同。师:那么你们认为这个实验该控制哪个条件?怎样控制?生:应该控制温度这个条件,种三组种子分别放在阳台上、冰箱里、火炉边,就有了低温、常温和高温三种温度,这个条件就得到了控制了。生:我有补充,火炉是不能熄灭的,如果在实验过程中熄灭了,那组种子就变成常温了。师:很好,动脑子了。温度这个条件得到了控制,剩下的条件就要全部相同,在这个问题上你认为有没有要特别强调的?生:有,用的种子必须相同,因为不同的种子有的发芽会快一些,有的发芽慢一些,如果种子不一样就不好对比了。生:每天都要浇水,因为放在阳台上和火炉边的种子的水分容易干。生:每次的浇水量
6、要一样。……师小结:很好!我们设计的这个实验,“温度”这个条件就是我们要控制的,怎样控制呢?设计了种三组种子分别放在阳台上、冰箱里和火炉边,这样将种子置于低温、常温和高温下,温度这个条件就得到了控制,只有这样对照起来才能知道控制条件起了什么作用。水、阳光、空气、种子的种类和数量等等其它条件必须全部相同,最后的实验结果便能充分证明“温度”是不是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了。现在清楚怎样设计今天的实验了吗?(以两个小组的设计为靶子,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明确设计对比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加强学法的指导。)生:清楚了。师:(出示设计提示)黑板上的五个条件,你对哪个
7、条件感兴趣便可以研究它,根据设计提示把你的研究方案填写在表格里,也可参照书上P.3的写字板上的例子。(附设计提示:1、你想研究什么问题?2、你预测的结果是怎样的?3、你打算怎么做?4、那样做是改变了什么条件?5、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6、我们怎么知道改变了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呢?)(加强学法的指导。)教师发给学生设计表格。学生着手撰写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师:(出示交流要求)组内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附交流要求:1、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2、实
8、验方法; 3、同学和我的设计有什么不同,他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没有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