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高一上《古代印度》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高一上《古代印度》word教案

ID:8610483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3

华师大版历史高一上《古代印度》word教案_第1页
华师大版历史高一上《古代印度》word教案_第2页
华师大版历史高一上《古代印度》word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历史高一上《古代印度》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课古代印度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2.种姓制度(1)种姓的含义:等级,梵语称“瓦尔那”,中国古文献意译为“种姓”,一般是由血统、婚姻和职业决定群体的特定社会等级。(2)种姓制度的含义:是印度为保护贵族阶层特权地位而实行的一套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层制度)。它把印度人分为职业世袭、内部婚姻和排斥外人的四大种姓集团。不同集团的人其职业、婚姻范围,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宗教生活都不同。(一定程度上以肤色为依据)(3)产生背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初,曾用种姓(瓦尔那)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矛盾导致了一整套社会制度和阶级分野的产生)当雅利安

2、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吠陀时代),内部出现了等级划分。(2)内容:印度社会分裂为四大种姓集团。——婆罗门(僧侣阶层)、——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吠舍(商人、农民)、——首陀罗(农民及其他体力劳动者)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3)文献选读:问:阅读《摩诃婆罗多》片断,你对印度种姓制度和社会生活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答:(1)带有神话色彩,用神的旨意维护种姓制度。——依据:毗湿摩是福身王和恒河女神之子。(2)四大种姓的地位和社会权利不同。(从娶妻人数看)(3)强调种姓内部通婚,但是并不绝对。男子可以娶与自己种姓相同或低于本种姓的女子为妻,而女子不能嫁给

3、比自己种姓低的男子。——依据:在刹帝利家庭中,出身于刹帝利种姓的妻子是最高的(4)首陀罗受明显歧视,各种姓不能娶出身首陀罗的女子为妻。(4)种姓制度的特征1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婚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2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5)种姓制度的影响: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比较科举制)问: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什么影响?综述: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为职业世袭、内部婚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具体:1

4、)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创造性,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2)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的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秩序,保持社会安定。3)对印度的文学、宗教界产生影响:印度的文学作品,如《摩诃婆罗多》,反映了种姓制度对文化的影响。印度最盛行的宗教印度教,反映了种姓制度对社会、宗教的影响。4)在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种姓制度的消极作用影响较小,相对安定的印度依然是世界上具有优秀文化成就的农业大国。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进步迅速,种姓制度的负面作用使印度社会

5、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大潮,19世纪中期,终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问:三大世界性宗教是什么?哪一个世界性宗教最早创立?何时何人创立?答: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佛教创立人、创立时间、创立地点: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印度2佛教创立的时代背景:1)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2)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不满3)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3佛教经典总称大藏经,分为三部分:经、律、论三藏经藏——释迦牟尼传授的修行理论律藏——释迦牟尼为佛门弟子制定

6、的日常行为规范准则论藏——佛门弟子研究、阐述、解释经藏和律藏的理论著述。4佛教传播开始外传时间:公元前3世纪,佛教鼎盛问:看第12页《佛教早期域外传播图》,指出佛教向外传播的方向传播方向:北传佛教:东亚(中国——朝鲜——日本)南传佛教:东南亚5为什么佛教能得到迅速传播?(1)社会环境方面: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代表世俗统治者的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多有微辞。佛教创立者悉达多就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2)佛教内容(教义)方面:A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

7、”,获得较为广泛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得到首陀罗和贱民的拥护,传播迅速。B佛教教义“四谛”(即苦、集、灭、道)中所包含的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饱受苦难的民众具有心灵慰籍的作用。(3)政治因素: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政府大力推崇佛教。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1.书写文字:梵文创作过程:民众口头创作——增补——定型2.内容:多为神话传说,同时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以及雅利安人扩张的情景。3.意义:这两部史诗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