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古代印度》(历史华师大版九上)

【基础练习】《古代印度》(历史华师大版九上)

ID:40294348

大小:15.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30

【基础练习】《古代印度》(历史华师大版九上)_第1页
【基础练习】《古代印度》(历史华师大版九上)_第2页
【基础练习】《古代印度》(历史华师大版九上)_第3页
【基础练习】《古代印度》(历史华师大版九上)_第4页
资源描述:

《【基础练习】《古代印度》(历史华师大版九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印度》基础练习本课时编写:双辽一中许世友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A.古印度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2.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A.日耳曼人B.雅利安人C.印第安人D.苏美尔人3.每一个人一出生便隶属于其家庭的种姓,其社会地位终身难以改变。一般来说,种姓的职业世袭不变,不同种姓交往乃至通婚都严格受限。它描述的是()的制度。A.埃及    B.中国      C.印度       D.西亚4.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

2、“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A.世袭制B.分封制C.种姓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5.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居民从低到高分成四个等级是()①刹帝利②吠舍③婆罗门④首陀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6.阿育王在印度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7.在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中,从事农业、牧业、渔业的人属于()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8.几位同学排练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一部短剧,以下场景符合

3、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A.首陀罗在主持祭祀活动      B.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C.婆罗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    D.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9.在古印度,有一户人家,在城里有着自己的住房,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哪个等级()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10.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词语都渗透着宗教的影响。与“千手观音”“普渡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11.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A.宣传种姓制度B.宣传“众生平等”C.倡导刻苦修行D.号召削弱王权12.电视剧《西游记

4、》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13.“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你知道这首诗词与哪一宗教有关(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14.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A.公元前6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前3世纪D.公元3世纪15.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文明产生的相同原因()A.经济发达B.地处大河流城C.人类出现较早D.较早建立奴隶制国家答案和

5、解析1.【答案】A【解析】在印度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古印度文明。2.【答案】B【解析】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雅利安人。3.【答案】C【解析】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4.【答案】C【解析】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5.【答案】C【解析】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把居民从低到高分成四个等级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6.【答案】B【解析】考查种姓制度。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婆罗门是掌管宗教的祭司,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吠舍是雅利安人的自由平民阶层,首陀罗从事最低贱的职业。阿育王是国王,掌管军事和行政

6、大权,所以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7.【答案】C【解析】从事农业、牧业、渔业的人属于自由平民阶层,是吠舍。8.【答案】D【解析】婆罗门是掌管宗教的祭司,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吠舍是雅利安人的自由平民阶层,首陀罗从事最低贱的职业。主持祭祀活动的是婆罗门;在法庭上审讯犯人的是刹帝利;在田地里劳动的是吠舍。9.【答案】C【解析】这户人家属于自由平民阶层,是吠舍。10.【答案】A【解析】与“千手观音”“普渡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佛教。11.【答案】B【解析】等级制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严重的不平等,而佛教宣传“众生平等”。1.【答案】A【解析】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

7、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乔达摩·悉达多。2.【答案】C【解析】“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首诗词佛教有关。3.【答案】A【解析】歌词描述的是唐朝高僧玄奘去天竺学习佛经的故事。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此背景下诞生。4.【答案】B【解析】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文明产生的相同原因是地处大河流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