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苏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绿》word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2016秋苏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绿》word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ID:8586716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2

2016秋苏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绿》word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_第1页
2016秋苏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绿》word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_第2页
2016秋苏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绿》word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_第3页
2016秋苏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绿》word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6秋苏教版语文九上第22课《绿》word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验作者独特情感。2、体会作者抒发独特情感的方式。【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抒发独特情感的方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由介绍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朱自清作品导入。二、我惊诧1、引导学生从第一小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中找出一个赘余的词“我”,引出本文重在强调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受。找出“我”出现频率较高的第三小节,把对第三小节的研读作为本节课的方向。2、从第一小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惊诧”。3、自读“我”出现频率高的第三

2、节,试着体会到底是什么让“我惊诧”?仅仅是绿吗?(小组讨论——全班展示)(归纳:梅雨潭是一潭活水,充满了生命的律动,而绿本身就象征了生命和青春的活力,让我惊诧的不仅是梅雨潭的绿,更是生命的充盈,蓬勃的生机。)三、精选的意象1、引导学生思考:第三节中有没有句子直接具体描绘梅雨潭的绿?(明确:第三节中并无直接具体描绘梅雨潭的绿的地方,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作者的惊诧之情。)2、探究第三节中精选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表现了潭水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提示:年轻女性群像在第三节中大量出现,勾连《荷塘月色》等篇目中有关女性形象的景物

3、描写作比对并小结。①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归纳:女性群象已不单是各种修辞、写作手法反复呈现,更是直接构成了潭水形象,柔弱、温婉女性形象的连缀使用,使景物描写呈现和谐清幽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至纯至真的审美取向。)四、诗词的情味1、由“惊诧”的雅言形式引出文本的文言味,赏“踞”“挹”“掬”等字词。2、赏文中不露痕迹的典故名句,强调诗词情味。①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②苏东

4、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③郑板桥“眼中无竹,胸中有竹。”④宋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归纳:朱自清那一代作家,经历了文言向白话过渡的剧变,饱受古典诗词淫浸的他们,血脉渗透着诗词因子,周身洋溢着文人气质,他们自有一套特殊的语言表达系统,既明白晓畅,又含蓄凝练。)五、冥想的状态1、揣摩第四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找出需重读的词“不禁”,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进入沉醉状态的关键句,并齐读其后内容。(归纳:碧绿的潭水使作者沉醉,情感无意识的沉入,却引发了各种意象有

5、意识的浮出,喷薄的情感终于再也无可遏止。体验着一种高妙、巅峰的审美感受。这是一种冥想的状态,是思维的留白,是文学创作最有意味的无意识的状态。)2、略带讲述第二节的作用。六、小结我们另辟蹊径,尝试着从作者视角赏析了《绿》,我们要学会在微观的字词句章中感受作者的感受,体验作者的体验,领悟作者的领悟,达到心与心的碰撞、交流,从而获得别样的审美感受,提升生命质感。附板书设计:绿朱自清精选的意象我惊诧诗词的情味冥想的状态《绿》教后反思2014年10月17日至18日,蔡明老师“生态语文”团队做客我校,和我校“奚志宏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以“引领、

6、互动、提升”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的环节之一是对《绿》的同课异构。接到上课任务,我有点发懵,小品类的散文《绿》虽是名篇,但它状难摹之景,抒单纯之情,主题不丰润,手法显单一,情景、事理结合得远非《背影》《荷塘月色》等篇目那样疏密有致。如何找到课堂教学的视角是横亘在我面前的难题。一、解读视角的确定文本读了无数遍后,越想越糊涂,散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欣赏文中的美景和事理吗?难道是为了找出赏点,找出与若干散文相通的共性?还是为了在课堂上和学生套用答题思路,熟练地应付考试?我隐约觉得这些方面得顾及,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确实照顾

7、太多,但它们又绝不是散文教学的全部。散文就文体而言,是有其特质的,它重在独抒性灵。我们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特的,散文作者的感受更细腻、更深刻,甚至是独一无二的。散文教学是否可以把重心放在体贴作者之意上,而不是仅去探究文中所写景物、事理呢?我是否可以把朱自清先生独到的感受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犹如面对先生呢?想到这里,我的脑际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既然是研讨课,我为什么不能尝试着给学生一个区别于常态的崭新的视角?一个以不断走近作者为目的的视角,一个以作者为本位的视角。以此为出发点,即便课上得不成功,至少也可以引发对散文教什么的论争。二、

8、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确定了解读视角后,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加艰难,该选择怎样的教学点,才能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视角去解构文本呢?恐怕从细腻、丰富、个性化的语词句章中探寻文字的本意,才是正道。又多次阅读文本,我察觉到作者对潭水具体形态的描绘未有一言,而水的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