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进涵论文襄渝增加二线顶进涵施工工艺

顶进涵论文襄渝增加二线顶进涵施工工艺

ID:8530467

大小:9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3-31

顶进涵论文襄渝增加二线顶进涵施工工艺_第1页
顶进涵论文襄渝增加二线顶进涵施工工艺_第2页
顶进涵论文襄渝增加二线顶进涵施工工艺_第3页
顶进涵论文襄渝增加二线顶进涵施工工艺_第4页
顶进涵论文襄渝增加二线顶进涵施工工艺_第5页
资源描述:

《顶进涵论文襄渝增加二线顶进涵施工工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襄渝增加二线顶进涵施工工艺摘要:结合襄渝增建二线顶进涵施工,详细的介绍了顶进涵施工工艺,重点对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施工安全保证措施,以完善施工顶进施工工艺,达到保质保量,安全快速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关键词:顶进涵施工安全线路目前,在既有线施工中顶进涵因其施工的质量与进度直接影响到既有线行车安全及施工工期的保证,故备受各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关注。由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承建的襄渝铁路增建二线安康-梁家坝段工程,在2009年安康-梁家坝K476+807顶进涵施工中,该指挥部针对顶进涵特殊的地质条件及交通情况,不断优化施工施工方案、完善安全保证措施,保质保量

2、完成了施工任务,效果良好。1工程概况襄樊至重庆增建二线设计时速为160km/h,既有线运营繁忙。襄渝二线安康至梁家坝段YDK476+8071-3.0m顶进箱涵位于四川省万源市青化花镇,为乡村人行通道涵。该涵设计入口无提高节,高边墙压低(HT=3.5米)刚性联合基础,与线路正交,下穿既有襄渝铁路及青花钢厂铁路,既有正线加固采用24mD型便梁,D型便梁两端设置挖孔桩支墩(共四根),尺寸为直径为1.5m混凝土圆桩,桩长12m,钢厂专用线因钢厂货运业务极少,在顶进施工中钢厂专用线停用。该涵全长24.15m,分4节采用分段中继顶进施作。该涵基底置于粉质粘土及泥岩夹

3、砂岩上,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150Kpa。涵底标高548.50米,板顶标高552.25米,涵上既有正线轨顶标高为556.503米,新建正线轨顶标高556.50米。2施工工艺2.1施工准备核对地质情况,详细了解列车通过次数及间隔时间,探查路基中埋设的地下管线及电缆等情况并及时报告设备管理单位拆除或改移影响施工部分,编制好慢行计划提报路局,准备好各种防护及抢险用品。2.2开挖工作坑根据设计和现场条件,选择工作坑位置。工作坑顶进端边坡采用1:1,后背端及侧边边坡均采用1:0.75,顶进端坑顶距既有线中心距离3.3m。工作坑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工作坑平面尺

4、寸按以下原则确定:长度=前端空顶长度+顶进框构长+顶镐长度+后背梁厚度+后背厚度+后端工作面;宽度=顶进框构全宽+两侧工作面宽度+两侧集水井和排水沟宽度。工作坑四周挖排水沟。工作抗开挖好后,应检查承载力是否满足顶进涵的要求,若土质松软,或基本承载力小于150Kpa,应用级配砂石夯实以防不均匀下沉,底面还应结合滑板制造,做成沿顶进方向头高尾低的仰坡,以便在顶进出现“扎头”时调整到预期位置。施工准备设置工作坑修筑滑板及设置润滑层修筑后背涵身预制开工前准备工作顶进作业恢复线路涵洞附属工程图2.1顶进涵施工工艺流程图2.3修筑滑板及设置润滑层2.3.1修筑滑板滑

5、板采用C20钢筋砼灌筑,厚20cm。滑板修筑前在其下部地基上夯填10cm厚的碎石层。为增加抗滑力,滑板下每3米设地锚梁一道,与滑板一同浇灌。地锚梁上底40cm,下底30cm,高40cm。地锚梁直接挖槽浇注,不需支撑。滑板砼要求振捣密实,表面平整度在2米长度范围内凹凸差不超过3mm。施工时采用方格网控制高程法:用直径16mm钢筋头埋入基坑内,分成2×2m方格网,在灌筑砼时按点找平,以控制滑板面高程,待砼初凝后,顶面用厚度不大于2cm的M10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其平整度力求最佳。再在其上涂刷1-2mm厚的机油滑石粉或喷涂2mm厚的石蜡,要求表面光洁平滑。在预制

6、涵身之前,再铺一层塑料布,以防止涵身底板与滑板粘连,减少启动阻力。2.3.2设置润滑隔离层润滑隔离层由润滑层和塑料薄膜组成,其作法是:待滑板顶面干燥后,浇一层石蜡油,厚约2mm。浇洒时沿滑板长度方向每米挂一道铁丝,作为石蜡厚度的浇洒标准,每浇完一格,用刨光的直木板马上刮平,铁丝拆除后的槽痕用喷灯烤熔整平。石蜡油凝固后,撒一层0.5mm厚的滑石粉,继着铺一层塑料薄膜,薄膜接缝处压茬20cm并使茬口朝路基方向。为防止绑扎钢筋时破坏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铺一层2—3cm厚与框架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4修筑后背2.4.1顶力计算{按桥规第2-386条(2-132

7、)式}:P=K[N1f1+(N1+N2)f2+2Ef3]g式中:P-最大顶力(KN)K-系数,取K=1.2g=10H1为轨底至涵顶高度,取H1=0m,H2为轨底至涵底高度,H2=H1+涵身全高=0+4.44=4.44m;N1-涵顶上荷载(t),N1=0×20×3.7×γ=0(t);f1-涵顶部表面与顶部荷重之间的摩阻系数,取f1=0.3。N2-涵身自重(t)。N2=QL+10(t)=15.38×20+10=317.6(t),式中Q为单位长度涵身自重(t/m),L为顶进涵长(m),10(t)为机具、人群、钢刃角以及未能及时运走的土重等施工荷重。f2-涵身底

8、板与基底土摩阻系数,取f2=0.8。E-涵身两侧土压力(t)。涵顶土压e1=ξ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