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

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

ID:8515400

大小:52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3-30

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_第1页
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_第2页
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_第3页
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_第4页
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  视频详细讲解: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2MDQwNjg=.html足部的基本结构、名称及注意事项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图1——1)。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一)足部的骨骼1.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3)楔骨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第五跖骨之间。(4)骰骨位于跟骨之前,

2、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5)舟骨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2.跖骨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3.趾骨共14块。包括:(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2)第二至第五趾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1.足内侧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cm

3、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图1——2)。2.足外侧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图1——3)。3.足底部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4.足背部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5.足弓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图1——4)。(三)足部的关节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跖

4、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无论关节大小、活动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结构均应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及关节腔3部分,均有韧带加强其稳定性。(四)足的各局部名称足部是人体最下部的运动器官,针对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须明确足部各局部的名称和方位。根据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规定:足趾为前方,足跟为后方;足拇趾一侧为内恻,小趾一侧为外恻;足底面为下,足背面为上,足底面又称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后面与小腿相连接,足和小腿之间构成踝关节。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内侧、外侧、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足趾的背面有趾四,其底面又称趾腹或趾

5、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后,分为掌跖前部、足心、足跟3部分。足部按摩注意事项1.按摩室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宾客受风着凉。夏天按摩时不可用风扇吹宾客双足。2.按摩前,保健按摩师与宾客要洗净手、足,剪短指(趾)甲,以防损伤皮肤及交叉感染。并备好按摩巾、按摩膏等所需用品。3.按摩开始时,心须先探查心脏反射区,并按轻、中、重3种手法力度进行。在了解心脏是否正常的情况下,再决定按摩力度及施术方案,以免发生意外。4.饭前0.5h及饭后1h内不宜做足部按摩。饥饿易引起低血糖、虚脱;进食后进行足部按摩会进一步刺激胃肠蠕动,加重胃肠负荷,引起胃肠功能紊乱。5.足部有外伤或感染时,可按摩对侧足部的相应部位

6、或同侧手部对应区域。若因手法不当引起局部红肿、瘀血,可涂一些红花油或樟脑酊等,待局部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按摩。6.按摩时尽量避开骨骼突起处,以防止损伤骨膜。对敏感区应避免重度刺激,对儿童及多数女性,宜用轻手法刺激。7.按摩后0.5h内,嘱宾客饮用300~500mL温开水,以促进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儿童、老人、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减少饮水量,以150~200mL为宜。8.按摩的时间,以宾客需要而定。一般以30~45min为宜,不宜过久。9.按摩后可出现下列短暂反应,客人不必惊慌,坚持数日后,反应可自行消失,不要放弃按摩。(l)按摩后尿量增加,气味变浓,颜色变深。(2)出现低烧、发冷、疲倦、全身不适

7、等症状。(3)按摩后踝部肿胀,有淋巴阻塞现象者更为明显。(4)下肢静脉曲张者静脉曲张更明显。足底反射区按摩是由吴若石神父引入台湾其后传到世界各地。脚底按摩的原理是以刺激脚底反射区(中医称为穴位),透过神经(中医称为经脉),令相对应的器官产生反应和功能,使血液循环顺畅,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或毒素,使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达到治疗的效果。 按摩脚底的甲状腺、胃、脾脏、食道反射区有助减肥(过分进食形的肥胖者)。甲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