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练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ID:8498921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29

练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练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练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练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练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练习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在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教育形势下,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它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所学,培养思维,发展智力、形成技能的教学手段,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可以说有效的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怎样的练习才是有效的练习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的。一、抓好基础,注重实效基本练习是学生把刚刚获得的概念、法则、规律的首次应用,是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反映,是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第一级台阶。所以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要紧扣“基本”,使每个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在学习有

2、加有乘的混合运算一课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明确了有加减法和乘法时的运算顺序,在设计第一部分练习时我仅出示一组综合算式:26×5+20,36×4-15,16+2×28,95-4×11……,我并不要求学生计算,只要求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运算顺序之后再进行少量的计算。在初次学习运算律之后我的第一部分练习是这样设计的,出示一组等式:12+58=58+12,48+100=100+48,(125+20)+35=125+(20+35)……让学生清楚准确的说一说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一些变式练习。在学习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后,我

3、首先出示一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在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后,再进行一些探索性的练习。这些练习都是非常基础、难度较低的练习,所以占用的时间较少,既能及时的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勇于面对下面的挑战。二、前后对比,注重整体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在学习了新的知识点后,教师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迁移往正方向发展。把新旧知识连成一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了有《加减法有乘法的混合运算》一课后,我设计了一组对比练习:35+2×1568-4×12……,35+2+1568÷4×1

4、2在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与笔算》一课后,我也设计了两组对比练习:(1)400÷8630÷9……400÷80630÷90(2)笔算382÷4与382÷40,通过对比的练习让学生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三、联系生活,注重应用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练习设计中,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有意识地用,在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

5、后,我出示了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了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大量运用,并且设计了调查统计活动,由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在班级同学生内对自己想了解的内容进行统计,通过活动有的小组调查的是同学们的生日,有的小组调查的是同学生的身高、体重,有的小组调查的是同学们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在这之前学生都是按一定的要求和数据完成统计图,而这个练习则完全凭学生的兴趣选择素材,通过实践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了统计的价值与作用,并且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每位同学都亲身经历了完整的统计过程。练习的设计要“精”而“有效”,不能一味的只求多练,要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

6、。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不能仅仅追求热烈的气氛,忽视练习的价值。当然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多采用游戏,故事的形式,多运用儿童话的语言,调整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疑惑的语气,依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不断的刺激他们的神经,促使他们保持积极的练习状态。同时在高年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明显,还可以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选做题,顺应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现实,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当然,我还在探索实践中,因此还存在了一下几个问题:

7、1、注重练习,但讲评时,如何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2、如何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数学课堂训练的评价,我们习惯于用“√”、“×”等方式来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在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和指导性。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和品质等各方面都不能在评价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如何善用评语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训练结果能弥补这些不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