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478100
大小:8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3-2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课尽趣尚浓 世态人情薄——《范进中举》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尽趣尚浓世态人情薄——《范进中举》反思《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最脍炙人口的精彩章节,在教材和教参中它的主题都被定位为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群儒生的畸形状态,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讲解这课时,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字词后小说三要素分析,而是运用了一种新的教学分析方法——牧羊式教学法,即在宽松的环境里进行师生交流,形成一种独特的话语场,让教学具有开放性。因为《范进中举》虽然可以独立成篇,但背景模糊即课文没有交待范进中秀才之前偶遇周进的那些心酸场景,也无中举之后在众清客面前出尽洋相的辛辣疯刺,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范进形象
2、的理解出现偏差——范进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加之学生认知有限,(1)学生对小说“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特性认识不足,对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认知不足。(2)鉴赏文学艺术的能力有限,对某些小说中惯用的技法比较陌生,对小说中某些精彩的情节或丰满的形象,无法形成独立的认知。学生往往关注表层的情节。(3)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因此在涉及到小说主题时,学生往往提升不到一定的高度。鉴于以上原因,我把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作为《范进中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范进中举》前,大部分学生已经预习过,所以上课时,我什么也没有讲,只让学生
3、观看视频:下载的《百家讲坛》之《范进中举》,由大连大学高日晖副教授主讲,分为《范进发疯》《范进其人》《胡屠户》。虽说用了整整三节课看视频,可学生的收获特别大。在原来,介绍背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很多学生厌烦,可这次看视频直接就解决了范进中秀才之前偶遇周进和中举之后在众清客面前出尽洋相的事;有关科举的知识: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5)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具体分科有童生、生
4、员、秀才、举人、贡士、进士,具体分科的主考部门及每级考试前三名的俗称等,学生通过视频很乐意的就接受了,我的“淘神费力”没了用处。人物分析及主题等在视频中都得到了详尽的讲解,我分析小说三要素时的“长篇大论”没了发挥机会。通过视频,学生积累了有关科举的诗句:白居易的“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视频看完后,我单独用了一节课来进行鉴赏,采用牧羊式的教学,因为有时候在进行文章赏析时,我发现我使尽浑身解数,一再给学生放下包袱,让他们随意发言甚至欢迎随意插嘴
5、,说对说错都没关系,但常常事与愿违,课堂上仍一潭死水,千个石子激不起一层浪。而有的时候,教室里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发言,学生热情很高。半期后我意识到,课堂的冷寂与课文有关,比如上《孤独之旅》就是这样;课堂的热烈与教师创设的氛围有关,在上《智取生辰纲》3《杨修之死》时,有关剧集的播放,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所以课堂讨论热烈。但我也发现即使是热烈的讨论,有时也有很多东西没什么价值,白白耽误了时间,活跃的课堂中,许多人并没参与到讨论中来。教育教学活动应当是师生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和生命融合。之所以《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
6、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是因为教师在新课程中再也不是知识的化身,学术的权威,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对话,要和学生共商他们所喜爱的教学方式,从而真正视学生为自主发展的主体。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咀嚼知识,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目的。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牧羊式教学能让我主动地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良好的合作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知识的启迪,品味成功的欢乐。在《范进中举
7、》的鉴赏课中,学生通过课文和视频,提出了超乎我备课时的准备:彭远冬是我班的历史迷,他读了许多有关历史哲学的书,他在课堂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见解让我眼前一亮。他说:“科举制从隋代建立,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对中国的文化、教育、政治、文学各个方面影响非常巨大,尤其是唐宋时期,打破了贵族对权力和文化的垄断,是一种比较公平的官员选拔制。18世纪来华的一名西方传教士在给红衣主教的信中就以羡慕的口气说:‘(在中国)贵族从来不是世袭的。……当一个省的总督或省长死去,他的孩子同其他人一样要为自己的前程奔波;……不管他们所继承的父亲的名字多么显赫,对他们
8、也无济于事。’据说西方现在的文官选拔制度就是参考了我国的科举制。况且《范进中举》中并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段文字直截了当的对科举制度的腐朽提出质疑,甚至暗示。我认为视频里讲的科举制度对读书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