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技术 教育 素养

信息 技术 教育 素养

ID:8462719

大小:28.5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3-28

信息 技术 教育 素养_第1页
信息 技术 教育 素养_第2页
资源描述:

《信息 技术 教育 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教育素养尚未整理内容: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有关技术的总称。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社会的成员――我们称这为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现在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流传这样一个词汇:信息素养。他们的解释是:基本的“信息素养”包括六种能力即信息获取的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创新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的能力。  单从这六个能力来看,如果学生能在学习中形成这样的素养,可以说学生将无所不能,个个都是天才了。可现实情况呢?学生真的能从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这六个能力?  可以肯定,信息获取的能力可以从信息技术教育中获得。但第二个能力即信息分析

3、的能力,就不可能从信息技术教育中获得。记得有一则故事,说两个鞋厂的人到非洲去调查,一个调查结果说非洲人都不穿鞋,没有市场。另一个人调查结果却是非洲人都没有穿鞋,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样的一个资料:非洲人都不穿鞋,可两个人从这个信息分析出来的结果却完全不同,是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再比如说各地举行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有的人觉得这种培训是结合了新课改,而有的人则认为这种培训是另一方式的八股文。可见,分析能力是和一个人的经历、知识水平、社会背景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人,经历不一样、知识水平不一样,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分析结果。  同样

4、的道理,信息加工、创新能力,都是和研究者自身的经历、知识水平、社会背景等相关的,单凭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是绝不可能提升这些信息素养的。因此要提升信息素养,就要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只是教技术,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海潮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海潮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给学生的更可能只是这滴水的几分之一。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能和使命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关注纯信息技术的世界,而应该关注我们是不是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不知

5、那位先哲说过:了解自己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   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新课程标准更是把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显然,作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引导者,如何改变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迫在眉睫的关键问题。  信息技术教师存在如下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都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教学潜力与优势,并充分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实践正确界定信息技术的内涵,理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大部分教师能够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和应用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

6、学的实践,并能服务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能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即如何操作和作用计算机和网络,许多教师一味追求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而不大顾及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开展学习、教学和研究,如何在课堂中恰当、自如地运用技术,如何把技术与课程融合为一体,忽视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利用。  ★在许多教师看来,信息素养的主要内容在于计算机操作,显然这是理解的一种偏差。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水平亟待提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应因地制宜,考虑教师水平、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因素,将专业技能、技

7、巧的培训融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决不可能发生在朝夕之间,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许多中间过程和状态。确定各个中间过程的形态和特点,必然能为整个教育改革和广大教师带来巨大的参考价值。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儒德博士将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素养的培养阶段、课程整合阶段、课程改革阶段、全方位教改阶段[1]。     但是,在将信息技术和基础教育进行整合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上述“四阶段”说有些略显概括,无法对具体的

8、课程和教学进行详细的评定,对实际的教学指导意义不充分。面对众多关于课程改革的现场课、观摩课等,我们常常凭感觉说哪节课更好,却找不到一个可依靠的标准或评定的依据,不知道哪一节“改革”的更深入。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可能各不相同,也许是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