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问题意识 造就创新人才

强化问题意识 造就创新人才

ID:8446216

大小:1.05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28

强化问题意识  造就创新人才_第1页
强化问题意识  造就创新人才_第2页
强化问题意识  造就创新人才_第3页
强化问题意识  造就创新人才_第4页
强化问题意识  造就创新人才_第5页
资源描述:

《强化问题意识 造就创新人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摘要: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应当成为变革现存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当前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在于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关键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我的体会是: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质疑;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会质疑;珍爱学生的见解,促进学生质疑思维的发展。关键词:问题意识一、指导思想(一)创新始于“问题”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始于问题,实践

2、及理论的问题”。他甚至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老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二)“问题”激发创造力的心理学分析1、“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我们的思维容易受先入之见的影响,因为人的大脑有把信息和材料安放在内存模式中的归档能力。思维还常会陷入滞涩与休眠状态。“问题

3、”的出现,往往造成某种不确定性,使思维活跃起来,打破定势。2、“问题”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当一个人碰到令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时,他就会受到刺激,去进行反省性探究。因此,思维是从一种怀疑或混淆的“前反省状态”进入一种满意或以对先前让自己感到怀疑和困惑的情景的控制为特征的“后反省状态”。在这种状态转换过程中,智力活动总是尝试性的,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3、“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

4、一阶段发展。1998年4月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供的研究报告,则力主在研究型大学实施“探索为本的本科教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去寻找答案”。这种对问题的探求与思考,以及“运用交流技巧将研究结果向专家以及不熟悉该领域的听众报告”,将使大学生深受鼓励,同时领略“一种顶峰体验”。这种体验常常由于百思不得其解和长期忍受疑惑的困扰而感受尤其强烈。贝尔纳对此有极为精辟的说明:“那些没有受过未知物折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发现的快乐。”(三)“问题”产生于“好奇”与“质疑”导

5、致创新的“问题”有两个主要触发点:“好奇”与“质疑”。1、“问题”来源于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许多看似偶然的发现其实都隐含着一种必然:发现者必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缺乏好奇心,必然对外界的信息反应迟钝,对诸多有意义的现象熟视无睹,对问题无动于衷,更枉论创造与发明。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段话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

6、好奇心理、问题意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前提。2、“问题”的另一来源是怀疑精神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充分肯定质疑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他曾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既然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精神,应当成为变革现存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二、我的做法

7、(附个案)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这燃烧火炬的过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指导学生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这样一个不断循环而又螺旋形上升的过程,也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过程。“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曼·托夫勒语),“怎样学”比“学什么”更重要,教学的根本就在于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所以我们就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育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

8、究性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培养他们不唯师、不唯书、不轻信现成结论的求实精神,鼓励他们突破思维定势的羁绊,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让他们学会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让他们把书读活,把问题想透,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举一而反三,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品质。1、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质疑语文课教师口若悬河,不是最重要的。好的语文课,要改变教师“课文阐释者”的旧形象,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