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学生的消费观念结题报告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结题报告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摘要:现今,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本学期,本组就这个课题进行了研究。关键词:中学生消费心理研究方法:分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查寻资料法,总结分析法.并且,我们小组在研究时有明确的分工,以方便调查.问卷见附录一。研究过程:(1)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2、作开题报告——探索研究——报告研究成果.(2)进行分工(3)确定研究方法(4)进行问卷制作及问卷的发放和回收(5)对问卷进行统计并针对某些问题分析(6)进入活动后期的整理分析及总结研究结果:关于问题1.有543人接受调查,47.5%的人每天零用钱在5元以下,接着是5~10元的人,占总人数的23%,每天10~20元的次数最少,占总人数的9.9元,说明我们90后的学生每天零用钱不多。在问题2中,选择学生用品的人数最少,占总人数的15.8%,说明我们在学习上的精力花的少,在其他方面的比例最大,约为33
3、.1%问题3中,大多数人觉得应该节制消费,看来我们还是懂得体谅父母。27.8%的人平时会节制消费,46.5%的人有时会节制消费,17.4%的人不会节制消费。看来,还得加强培养学生养成合理的消费方式。在生日会时,请客的人不在少数,一般在300元以上。可见,我们还是很会做人情消费的,在赴生日会时,一般人会送礼,一般在10~50元内。在购买衣服时,一般都会买名牌,或经济耐用的,选择名牌时因为大部分的人认为名牌比较有质量保证,看来广告的魅力蛮大的。以上是本地区中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现象。结果分析1.从中学生
4、消费观念调查与思考中,我们可知中学生的消费观心理;兴趣爱好的消费大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归纳总结有以下几点:(1)猎奇型: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也喜欢探索,只不过他们探索的是一些新事物:喜欢运动的同学会去攒足钱买滑板;喜欢玩闹的同学勒紧腰也要去买吓人玩具;而不少女同学对新鲜又美丽的小玩意儿则毫无抵抗能力。这些消费和中学生未新的心理和好奇心理是密不可分的。(2)潮流型:现在的中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于是有中学生把大部分资金都投入了收集明星资料上面。(3)攀比型:现在的名牌,有李宁.别克.安踏.乔丹
5、……“大款之子”就带头穿起了名牌,中学生有“你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攀比心理。从以上材料,我们也能看出中学生的消费观也有不合理的,我们还需老师和家长引导我们走上一条合理的正确的道路。2.当代中学生消费新概念:(1)理性消费是主流(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3.当代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研究总结:在研究中,我从一些文本资料(注:中学生消费观念调查
6、与思考)上找到了我们需要的资料,在这些活动中,我了解到,在当今社会上,中学生现在的人情消费有时候比成年人做得更有“人情”。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看,学生的消费观有好有坏。好的一方面在于他们懂得节制自己的消费,懂得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坏的一方面在于,有时候为了爱面子而买名牌服饰,有时候不顾家庭的富裕程度。从文本资料上看,中学生一般都在朝着高消费的方向走去,这是不好的。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调查或研究一件事,我们该如何安排顺序,分配工作. 也认识到了很多事物,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我
7、觉得,的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并且在孩子自由分配较多的零花钱的情况下,学校.家庭,可以通过一些公益活动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独立自主的品质,让他们少一些物质追求,多一些自然纯朴,让青少年健康的成长。组长:单媛媛2014年1月17日资料内容中学生消费观念与行为探究 青少年自尊心强。主要表现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现在许多中学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裤子,鞋子甚至袜子都要
8、名牌,平时用的、吃的、喝的都要买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再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这样,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很容易把钱花在这上面:如手机和电脑。现在在中学生当中,有的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购买了手机和电脑等,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是很浪费的,但是这种情况却又履禁不改。父母对儿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