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

ID:8389915

大小:12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24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8课从“看眼开世界”到维新变法内容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依次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通过展示的图片、代表人物的言论资料,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变法思想的内涵。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解读和问题解答,探讨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各种思潮代表人物的思想不能救国,理清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

2、想历程。通过材料解读和问题解答,探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并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士大夫对待西学(技术、器物)态度的变化中,能认识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价值。通过阅读材料和问题解答,认识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启蒙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转变的艰难过程,体会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冯桂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见识和勇气。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临危思变、善于应变的积极态度和敢于担当、敢于除旧立新的责任感及爱国

3、情怀。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在借鉴和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成果时,要因地制宜,9不能照搬照抄或断章取义。通过本课的学习,形成“人类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辅相成的,共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依据据课程标准,维新变法思想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评价是历史思维能力中较高层次的能力,因此,探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影响是本课难点之一。教学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可引用诸多历史著作中的大量材料,部分材料学生阅读有些难度,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设计的学案可事先

4、给学生预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边演示幻灯,边讲述:在欧洲迈进近代门槛之后,先后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不断解放,同时近代自然科学不断不断发展,西方文化表现出一种昂首向上、积极进取状态。此时的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正不断加强,宋明理学日益走向僵化。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中,西方文化明显处于强势,有学者借用物理学的名词,称之为“势差”。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和西方列强不断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之为“西学东渐”。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碰撞。在中西

5、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经历了由拒绝到被动应付,再由被动应付到主动吸纳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认识逐渐深刻,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先仿制外国的器物,以抵抗外国的侵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9。此举失败后,又想仿行外国的政治制度图自强,这就是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再后来就是再解放思想,学习外国的“民主”和“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个过程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从林则徐、李鸿章到康有为、孙中山,再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

6、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奋斗,不断解放思想的漫长历史进程。设计意图: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所决定的;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出示材料:材料一:……(明末清初时)西学的传入,人们还是可以轻易地用“西学中源”,把这些知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引者著)解释为古代中国的发明,如天文历法、测量以及所谓的“西洋奇器”等。从明清之际最前卫的人算起,如黄宗羲认为“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王夫之认为“盖西夷之可

7、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皆剽窃中国之绪余”。乾嘉时代以学术闻名的钱大昕也认为,西方天学算学,是习自于在中国失传的祖冲之《缀术》。材料二:(明末清初)虽然“西洋奇器”不断输入中国,数量也远远超过输入北美的,精致程度也相当高,而且,其中包含的知识和技术内涵也远远超过运到北美的器物,但是“在很多人手里不过上掌上玩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认真地研究和充分地利用。一旦传教士离开中国,这些器物也就大多销声匿迹,或弃置于深宫之中”。——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问题一:从两则材料当中,你能看出明末清初的士大夫对西学持什么样的态度?其背后的原因是

8、什么?态度:(1)认为“西学中源”,西方的近代科技或是中国失传的,或是从中国剽窃去的;(2)对西方的器物不屑一顾,视为玩物。原因:天朝上国的心态;文化优越感。设计意图:通过材料阅读和问题解答,使学生了解明末清初时的中国士大夫对西学的态度,更加明确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