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咏扬州名胜诗歌讲解(扬州市甘泉中学校本课程)

名人咏扬州名胜诗歌讲解(扬州市甘泉中学校本课程)

ID:8369739

大小:212.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3-23

名人咏扬州名胜诗歌讲解(扬州市甘泉中学校本课程)_第1页
名人咏扬州名胜诗歌讲解(扬州市甘泉中学校本课程)_第2页
名人咏扬州名胜诗歌讲解(扬州市甘泉中学校本课程)_第3页
名人咏扬州名胜诗歌讲解(扬州市甘泉中学校本课程)_第4页
名人咏扬州名胜诗歌讲解(扬州市甘泉中学校本课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名人咏扬州名胜诗歌讲解(扬州市甘泉中学校本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名人咏扬州名胜诗歌讲解——(扬州市甘泉中学校本课程)甘泉中学语文组全体教师整理编写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套用一句很时髦但不是很确切的话说,李白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称得上是描写扬州的最著名的诗篇之一。耐人寻味的是,这首并不是直接歌咏扬州的诗,却比众多直接描写扬州景物的诗篇更为著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真值得我们细细揣摩与品味。那个李白在黄鹤楼写诗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说着。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李白登上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黄鹤楼》诗,即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2、。”我想这个故事倒未必有贬低李白之意,而是为了说明崔颢的诗确实写得好。事实上李白也曾两次作过拟崔诗格调的诗,同样证明崔诗无愧于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然而,李白却在黄鹤楼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这首诗当时一定让孟浩然十分感动。但他和李白大概没有料到,这首诗将感动一千多年中的无数中国人,更将感动从此以后世世代代的扬州人。我们来找找这首诗千古传诵的魅力所在。地点:长江边的黄鹤楼、长江那头的扬州;时间:烟花三月;人物:诗人李白与孟浩然。李白这首离别诗的魅力,固然在于一座重要的江边名楼,在于两位风流潇洒的主人公,但更在于这

3、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城市紧密联系着。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春意最浓的烟花三月,送朋友一路繁花似锦,去那中国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扬州城。在愉快的分手中,显然伴随着李白对扬州的热烈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唐代的扬州何其了得,“扬一益二”,何况是烟花三月时节的扬州城!充分理解李白诗的意境,也就充分理解了李白诗对于扬州城的永恒意义。也正因为如此,1200多年后,众多扬州人不肯接受那首题为《烟花三月》的歌曲所表达的情愫。这首歌是根据李白的诗意演绎的,可是它却改变了李白诗中最重要的、可以称之为“诗魂”的东西。歌中虽不乏离别的深情,可是其

4、间却掺杂着浓郁的忧伤与疑虑。尽管歌的最后几句同样写出了思念:“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可是这种思念却早已建筑在牵挂、忧伤与疑虑之上:“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好朋友?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分担忧和愁?扬州城有没有我这样的知心人?扬州城有没有人和你风雨同舟?”扬州城有这么多令人不放心的地方,那是什么样的烟花三月呢?繁花似锦的春天里,一个对扬州疑疑惑惑的人,送走一个心中装满秋风落叶的朋友,这与李白诗欢快畅想的意境南辕北辙。孟浩然来扬州是愉快的,李白的送行同样也是愉快的,这里没有忧伤,更没有疑虑。我们不能相信

5、,口中唱着《烟花三月》的歌,心中还能有烟花三月般的热烈与欢快,还能有烟花三月中的期盼和向往。所以这样的演绎是不成功的,扬州人完全有不接受它的理由。扬州人只会永远接受与感激李白的诗句,接受与感激诗仙笔下和心中的烟花三月。在李白的诗里,扬州成为一个不变的意象,一个人人向往如百川归海的地方,能去那里一游是一件十分惬意的美事。而黄鹤楼从此便虚化为一个象征,一个送别地的象征,一个送朋友去扬州的任何地方的象征。渐渐地,黄鹤楼显然已变得不那么重要,关键是朋友要去的那个美妙而神奇的地方,那个天下闻名的扬州城。吟诵着李白的诗,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西安人与武汉人的心中,共有了一

6、个虚化的黄鹤楼,更共有了一个真实的扬州城。扬州人无疑会永远感谢李白,他给了我们一个天长地久的专词:“烟花三月”。二十景中谁最胜?重来修禊四经年,熟识红桥顿改前。潴汊畅交灵雨后,浮图高插绮云巅。雕栏曲曲生香雾,嫩柳纷纷拂画船。二十景中谁最胜?熙春台上月初圆。这是卢见曾《红桥修禊》四首中的一首,写的是红桥一带的风景。读这首诗,可以想见250年前的瘦西湖风光是何等绮丽。在导游的口中和许多人的心目中,瘦西湖总是与盐商密切联系着。然而,卢见曾提醒我们首先注意瘦西湖与文人和文化的关联。尽管他本人是一个两度当过两淮盐运使的官员,但他被后人谈论与传颂的,恰恰是他主持了一场规模空

7、前绝后的“红桥修禊”诗会。红桥后改名虹桥,今称大虹桥。《扬州览胜录》说:“先是康熙间王渔洋司理扬州,修禊红桥,与诸名士赋冶春于此;乾隆间卢雅雨转运两淮,提倡风雅,修禊虹桥,作七言律诗四首。其时和者七千余人,编次得三百余卷,并绘虹桥览胜图,以纪其胜,是自虹桥之名大著于海内。故当时四方贤士大夫来扬者,每以虹桥为文酒聚会之地。”引来7000余人唱和最终编成300余卷诗集的,就是包括上面这首诗在内的四首七律。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一次诗会吧,它缘于一种什么样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如今已经难以想像。“扬一益二”,绝不只是财富上的位次,更有其文化上的深刻意义,可惜这一点不幸

8、被很多人忽视了。清人费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