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殷卜辞徒字的一种用法

释殷卜辞徒字的一种用法

ID:8365741

大小:5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22

释殷卜辞徒字的一种用法_第1页
释殷卜辞徒字的一种用法_第2页
释殷卜辞徒字的一种用法_第3页
释殷卜辞徒字的一种用法_第4页
释殷卜辞徒字的一种用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释殷卜辞徒字的一种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釋殷卜辭「徒」字的一種用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蔡哲茂摘要殷卜辭有徒字作「」、「」、「」等形,自葉玉森釋作(徒)後,甲骨學者率從葉說無異辭。但殷卜辭另有「」又作「」,李旼姈君在博士論文《甲骨文字構形研究》李旼姈:《甲骨文字構形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6月),頁14-16。以為「」所從「土」和「止」上下換位作「」,此即「徒」字之異體,由於此字和疾病有關見於卜辭者兩見如下:1.貞︰于羌甲,克疾。合641正(丙243正)2.壬子卜,古貞:妣己克﹝疾﹞。合859(續5-28-11、存下23、零12)有學者指出「

2、克疾」的「」字詞語意思未能確定,可能是「凶」義。張玉金:〈論殷代的禦祭〉,《中國文字》新29期(台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12月),頁59。按此說可疑,如卜辭中有「亞克興有疾」(合13754),克……疾中的詞彙與疾病好轉有關。蔡哲茂:〈殷卜辭「肩凡有疾」解〉,《屈萬里先生百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6年12月),頁389-431。此兩卜辭的「」及「」既然是「徒」字,例(1)卜辭「」字後接「疾」字,可知例(2)的「」字之後「人」旁雖已漫渙,但仍可由詞例推知此字為「疾」字

3、,兩卜辭即于羌甲或妣己,希望疾病能痊癒。另外從卜辭中的「肙」字的用法,先妣妣己、妣庚的目的是求疾病能蠲否來作比較,如:3.疾身妣己,不肙(蠲)。合6475反(丙27)4.帚鼠子于妣己,允ㄓ肙(蠲)。合14118(戩7、16,續1、39、4)5.其克肙(蠲)王疾。庚克肙(蠲)王疾合13709正(殷合237)已知肙讀作「蠲」吳匡、蔡哲茂:〈釋肙()〉,《古文字學論文集》(台北:國立編譯館,1999年8月),頁15-36。,那麼「徒」字在這裡和肙字的意義相當,也應表示疾癒。既然知道、即徒字,那麼這很可能是一個假借字,揚雄《方言》卷三:7差、間、知,愈也

4、,南楚病愈者謂之差,或謂之間,或謂之知,知通語也。或謂之慧,或謂之憭,或謂之瘳,或謂之蠲,或謂之除。《韓非子‧八說》:「除者傷血肉。」王先愼集解引《廣雅‧釋詁一》:「除,癒也」。秦代璽印有「疢疾除,永康休,萬壽寧」。伏海翔:《陜西新出土古代璽印‧序》(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1月),頁7。「徒」、「除」,兩字上古音皆為定母魚部,故卜辭中的「徒」字有一種用法,在表示疾病痊癒時應該可以讀作除。關鍵字:徒、除、肙、蠲、方言正文殷卜辭中有「」字,又可作「」,其例如下:(1)貞︰于羌甲,克疾。合641正(丙243正)(圖一)(2)壬子卜,古貞:妣己

5、克﹝疾﹞合641正「」字後接「疾」字,可知合859的「」字之後「人」旁雖已漫渙,但仍可由詞例推知此字為「疾」字。。合859(續5-28-11、存下23、零12)(圖二)日本的池田末利在《殷虛書契後編釋文稿》曾指出「後下41-1和前4-17-3相同」。池田末利:《殷虛書契後編釋文稿》,(廣島:廣島大學文學部中國哲學研究室,昭和39年12月),頁163。此字《丙》243釋文將「」隸定作「足」。張秉權:《殷虛文字‧丙編》中輯(一)(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頁319。早期學者多釋為「往」字,李旦丘在《零》12釋文將「」釋作「」(往)

6、。李旦丘:《鐵雲藏龜零拾》考釋,(上海:中法文化出版委員會,1939年5月),頁20。嚴一萍《殷虛書契續編研究》仍將「」釋作「往」。嚴一萍:《殷虛書契續編研究》,(台北:藝文印書館,1978年10月),卷五,頁64下。趙誠也說:甲骨文的往字一般寫作,从止王聲,為形聲字,隸定當作,……也有的寫作,从止从土,表示从土上走過去,因而有前往之義,為會意字,隸定當作……《合集》六四一正「」即「於羌甲克往疾」。趙誠:《甲骨文字學綱要》(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5月),頁85。7而張桂光在〈古文字中的形體訛變〉首先指出「」非「往」字。張桂光:〈古文字中的形體

7、訛變〉,《古文字研究》第15輯(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6月),頁178。諸家考釋把此字釋作「往」,可能是因為《甲骨文編》將此字放在「(往)」字下。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9月),頁270。按和為一字,和為一字可由合838正(乙6966)中辭例證明。而此字即「」(徒)字,李旼姈君在其博士論中文說:,《摹釋》皆釋作「往」,而《類纂》均失收。《綜類》則在「」字下設「田」項(頁76)。此字與「往」作「」(《類纂》837)、「」作「」、「」、「」(《類纂》836)形似,而並不為一字。「从止,土聲」,與「往」、「」

8、二字不同多出「點」,表示該字所從為「土」。「往」字「从止,王聲」,「」字則本作「」、「」(《類纂》2595),「从止从」,「」等諸形為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