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文字「殷」字补释

战国文字「殷」字补释

ID:19136589

大小:6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6

战国文字「殷」字补释_第1页
战国文字「殷」字补释_第2页
战国文字「殷」字补释_第3页
战国文字「殷」字补释_第4页
战国文字「殷」字补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国文字「殷」字补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74戰國文字「殷」字補釋(首發)蘇建洲彰化師大國文系  《包山》楚簡有個作為姓氏使用的字作:  (63)(63)(182)(184)(186)(191)字形从「」从「邑」,一般釋為「啟」字。如劉釗:〈包山楚簡文字考釋〉《出土簡帛文字叢考》(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4年3月)頁11、劉信芳先生說:「讀如啟」,見《包山楚簡解詁》(台北:藝文印書館,2003年1月)頁66。《楚文字編》412頁隸定作,大概也是認為字形是從「啟」的。李零先生認

2、為上引諸字應分析為从邑从殷。李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編》〉,《出土文獻研究》第五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年8月),頁160。他的根據應該是《容成氏》53「(殷)」作:                 徐在國先生也根據《容成氏》「(殷)」字,認為上述《包山》諸字就是「殷」,並指出《璽彙》2581-2582「」均應改釋為「殷」:徐在國:〈上博竹書(二)文字雜考〉,簡帛研究網,2003年01月14日,http://www.jianbo.org/Wssf/2003/xuzaiguo02.htm。            (2581) (2582)張新俊先生也根據《容成氏》53「(殷)

3、」字的寫法,對「啟」、「殷」二字提出分辨的方法:《容成氏》簡34的「啟」字作「」,與簡53「(殷)」字有別。戰國時期的「啟」字,一般是从「戶」从「攴」(或从「又」)从「口」;「(殷)」字上部與「啟」相同,下則從「邑」。但是他認為《璽彙》2581舊釋為「肇」,能否改釋為「殷」,有待證明。同時《璽彙》2578「」字,與《曹沫之陣》44同形,應依《曹沫之陣》整理者李零先生的意見釋為「啟」。收稿日期:2011年6月30日發佈日期:2011年6月30日頁碼:9/9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

4、rc_ID=1574張新俊:《上博楚簡文字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學論文,2005年4月)頁13。《三晉文字編》532頁本有「殷」字,但787頁卻將《璽彙》2576-2578「」字直接隸定為「」,而不歸於「殷」字下,可見也不認為後者是「殷」。  謹案:《祭公》10「皇天改大邦殷之命」,「殷」字作:(《祭公》10) (2576)(2577)(2578)(《曹沫之陣》44)可見上引《璽彙》2576-2578、《曹沫之陣》44確實應該釋為「殷」。施謝捷、周波兩位先生曾對六國、秦至西漢前期「殷」字寫法的變化有很好的歸納,文中已指出「」應釋為「殷」周波:〈秦、西漢前期土文字資料

5、中的六國古文遺〉《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8月)頁253。:秦、西漢前期用「殷」表示國名、殷姓之﹛殷﹜常見,用「」表示﹛殷﹜僅見於銀雀山漢簡《六韜》(二見)和漢印(一見)。(原注:此承施謝捷示知,「」釋爲「殷」亦從施說。)銀雀山《六韜》簡686-687:「今彼(殷)商,眾口相惑」,簡741:「(殷)民……」,「」字分別寫作、(左形稍殘)。「」所从「殷」字寫法與石經古文「殷」作形近(石經古文从「疒」當出於形訛)。漢印有「(殷)便私印」(《漢印文字徴》13.13),「」字寫作。六國文字多用專字「」、「」表示殷國、殷姓之﹛殷﹜。(原注:「」字或釋爲

6、「啓」(參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744頁,中華書局,1998年),不確。)「」字見於晉璽(《古璽彙編》2576-2580),均用作殷姓之﹛殷﹜。(收稿日期:2011年6月30日發佈日期:2011年6月30日頁碼:9/9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74施謝捷指出《古璽彙編》2581、2582號首字與《古璽彙編》2576-2580號「」字區別僅在於从「土」與否,均應當釋讀作殷姓之「殷」(徐在國亦有類似看法,參徐在國:《上博竹書(二)文字雜考》,簡帛研究網,2003年1

7、月14日),說是。)「」字見於包山簡182,上博《容成氏》簡53,分別用作殷姓、殷國之﹛殷﹜。銀雀山漢簡《六韜》、漢印用「」爲﹛殷﹜顯然是受到了六國文字的影响。現在看來是可信的。其次,《祭公》整理者將字形隸定為「」,顯然是贊同上引李零、徐在國將「」釋為「殷」。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12月)下冊頁174。《璽彙》2581-2582「」字舊釋為「肇」並不可信,因為「肇」寫作「」形是甲骨文、西周金文等早期的寫法,如:方稚松:〈談談甲骨金文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