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5E 教学模式落实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以“钠的性质与制备”为例.docx

利用5E 教学模式落实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以“钠的性质与制备”为例.docx

ID:83642545

大小:191.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151****8026
利用5E 教学模式落实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以“钠的性质与制备”为例.docx_第1页
利用5E 教学模式落实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以“钠的性质与制备”为例.docx_第2页
利用5E 教学模式落实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以“钠的性质与制备”为例.docx_第3页
利用5E 教学模式落实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以“钠的性质与制备”为例.docx_第4页
利用5E 教学模式落实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以“钠的性质与制备”为例.docx_第5页
利用5E 教学模式落实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以“钠的性质与制备”为例.docx_第6页
资源描述:

《利用5E 教学模式落实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以“钠的性质与制备”为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利用5E教学模式落实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以“钠的性质与制备”为例5E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有探究性的教学模式,由引入、探究、解释、迁移、评价五个环节构成。“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学评价之间的有机结合,强调让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始终,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增强教学效果[1]。一、概念界定基于5E教学的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图1整个模式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依据5E 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环节、评价观测点、评价方式、素养能力,生成具体的评价目标。第二个阶段为实施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依据评价目标,以5E教学环节为落脚点,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尤其要融入不同的评价,了解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始终契合学生学情,由此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二、教学实践(一)准备阶段1.设定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目标可以解决“教什么”“应当达到何种程度”“是否达到了这种程度”三个问题,为教师教、学生学指明方向[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范了教学内容、学业质量标准,指导着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教材奠定了学科教学基础,教学目标的设定离不开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学生学情是设定教学目标的参照之一,在基于5E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综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如下:教材分析:“钠的性质与制备”是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专题3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本单元内容与物质的分类、原子结构等有关系,需要学生迁移已有认知进行探究。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打好化学实验设计基础。《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金属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应用,学会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在教学策略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地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途径,让学生经历化学探究过程。学生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接触了与钠相关的知识,夯实了学习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基础。“钠的性质与制备”中安排了实验探究活动,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到规律性知识,据此推测金属钠的性质。 基于如上分析,教师设定“钠的性质与制备”的教学目标:(1)进行微观分析、实验探究,总结钠及氧化物的主要性质,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2)以钠及氧化物的学习为例,理清建构金属及化合物的研究思路,积累科学探究经验,提升科学探究水平。(3)进行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增强证据推理意识,塑造实事求是的美好品质。(4)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应用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感受化学学科的现实价值,建立科学精神与责任感。2.设计评价目标教学目标是评价目标的指导,评价目标是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反映[3]。在落实基于5E教学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5E教学环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定具体的教学活动,将之作为评价观测点,并明晰多样的评价方式以及相应的素养能力,生成评价目标,获取课堂教学依据。“钠的性质与制备”的评价目标见表1。表1“钠的性质与制备”评价目标(二)实施阶段 1.引入引入是5E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承载。在此环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情况,采用恰当的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在学生体验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评价目标,融入适宜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进入课堂。在“钠的性质与制备”的引入环节,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微视频——“海水晒盐”。在学习初中化学时,部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了解了工业制钠的方法,并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在学生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海洋中蕴含的丰富的元素,引出钠元素,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从海洋中获取金属钠?如果能,如何从海洋中获取金属钠?”学生调动知识储备,分析工业制取金属钠的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鼓励学生描述工业制取金属钠的方式,耐心指导,作出教学评价,使学生强化认知。在引入环节,教师融教学评价(提问、书写)于情境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课堂教学深入发展。2.探究探究是5E教学的核心环节。在此环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生成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建构认知,发展核心素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启发学生深入探究,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例如,在“钠的性质与制备”课堂探究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钠和水反应的生成物有哪些?”在学生独自思考后,教师鼓励他们与小组成员交流。通过交流,大部分小组确定了两项猜测——氢氧化钠、氢气。教师鼓励学生代表讲述猜测原因。学生代表讲述原因的过程正是教师了解他们化学认知情况的过程。教师赞赏学生的良好表现并发问:“怎样用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测?”学生联想相关学习内容,主动设想实验方案,与小组成员共享,激烈交流,达成共识。 之后,教师给予学生实验探究机会。在学生操作实验后,教师选取代表,鼓励学生展示实验成果。依据学生的成果,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追问,如“假如将钠放入盐酸溶液中,会产生怎样的实验现象?”“假如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实验现象?”等。全体学生开放思维,深入思考,预测现象。基于此,教师演示相关实验,辅助学生验证猜想。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体验了化学实验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借助过程观察、成果评判及提问、追问等方式,精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发挥了教学评价作用,驱动学生继续体验。3.解释解释是知识建构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学生要借助活动经验来建构对概念的认知。在学生建构概念认知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观察,了解他们对现象的描述、分析情况,利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归纳结论。同时,教师要使学生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建构较完善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后,教师依据具体情况,总结实验现象及结论。在总结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浮、游、动、响、红”等关键信息。学生边听边看,在脑海中描绘相关画面,再次经历实验过程。教师把握时机,随机选择学生代表,鼓励学生代表书写其中的化学方程式,描述钠与水的反应现象,阐述实验现象的发生原因。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描述、阐述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查漏补缺。然后,教师延续此经验,总结纳与盐酸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情况,鼓励学生表述原因。最终,教师和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使用有联系的框架系统展示不同的实验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等。教师解释的过程正是学生完善认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灵活地使用了提问、书写、绘制思维导图等评价方式,精准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完善认知。4.迁移 迁移是5E教学的巩固环节。在5E教学的前三个环节,学生不断体验教学活动,逐步获取了一定的知识。化学教学讲求学用结合。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教师可以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以现实生活为归途,设计新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生掌握了“钠的性质与制备”的全部内容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在钠着火后,能不能浇水灭火?要怎样灭火?”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发地联想课堂学习内容,分析钠的性质,思索合理的灭火方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钠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在不断思考、解决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迁移应用了课堂学习内容,巩固了学习成果。同时,不少学生感受了化学的现实价值,便于形成科学态度与社会价值。5.评价评价是5E教学的重要环节,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利用提问、观察、追问、点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学生一步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三、结束语总之,教师可以应用5E教学模式实施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在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准备阶段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学情,设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目标。之后,教师可以在实施阶段以5E教学环节为依托,应用多样的策略组织教学活动,融入教学评价,推动教与学发展,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增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