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0998
大小:18.5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4
《基于战略目标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探讨.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基于战略目标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探讨引言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核心内容,贯穿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在企业内部治理与未来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指引》《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指明前行方向,同时也提出更为严峻的要求与挑战,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与执行中初步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内部控制涉及领域广泛,极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出现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不利于预期管理目标的顺利达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战略目标的重要性愈发显著,需要始终坚持以战略目标作为执行导向,持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这在企业内部治理及未来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战略目标与内部控制的概述(一)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内容,主要指组织战略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操作标准。对于企业而言,战略目标的设定与执行,代表着自身宗旨的展开与具体化,是在企业宗旨中经营目的确认、社会使用执行的进一步阐明与界定,要求企业在既定时间及范围内,战略经营领域开展战略经营活动时需要达到的水平规定[1]。战略目标具有宏观性、长期性、全面性、可分性等基本特点,其中全面性属于战略目标执行的一种整体性要求,它强调企业着眼于未来,但并非抛弃现在;主张着眼全局,但又不排斥局部,因为科学的战略目标,将反映企业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这在内部控制及经营发展中起到导向性作用。(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内控的全称,主要指一般公司企业的内部控制运作,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内部资产安全完整性为基本目标,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深入贯彻所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方法与手段。早在1972年,美国ASB在《审计准则公告》中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定义:“内部控制是在特定管理环境下,为提高组织经营效益,实现各类资源充分利用,加快既定管理目标实现,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多种制约与调节的计划、组织、程序与方法。”二、战略导向下推进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一)目标性原则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主要坚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在优化内部控制流程的基础上,改善战略与内控相脱节的现象,要求企业在发展战略制定时,充分考虑内外部经营环境,客观分析主要影响因素,认真做好各业务环节的追踪管控,准确掌握可靠的内控数据,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战略目标的导向作用。(二)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工作方案在实施时能够行得通,相关指标与标准均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并能为相关人员所理解和接受。在战略目标导向下,企业内控活动要严格遵循这一基本原则,立足于实际,客观判断企业经营活动与财务状况,优化内控执行方案,准确掌握企业产品结构、产销数量、成本、价格、收支利润等业务流程,客观判断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充分体现企业战略意图、经营管理重点[2]。(三)战略引领原则 战略是基于环境分析与企业自身情况而制定,坚持战略引领原则开展内部控制,能够推动企业内部治理朝向高层次方向发展,引导内控活动向核心领域的改革与创新,有助于企业员工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形成超前的品牌效应,帮助企业赢得更多市场竞争份额。在战略引领下,内部控制执行方向得到明确,在保证内控活动规范有效性的同时,实现对各项业务活动的严格管控。(四)重要性原则重要性是内部控制涉及和实施一条基本原则,在重要性原则下,要求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时,综合考虑内控环境、内控资源、内控成本、内控风险等要素,从企业战略高度出发,实现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识别,以确定企业经营的重要及主要业务及高风险领域,并进行重点监控和检查控制。三、企业内部控制常见问题(一)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内部控制涉及领域广泛,由于关系到企业各项业务活动,需要着重加强组织结构建设,以保证内部控制活动的规范性。若企业在治理结构方面出现不合理情况,未能按照内部控制要求持续完善治理结构,优化工作流程,将导致在职权分配方面出现严重问题,不但会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还会使得企业内控活动约束力逐步丧失,这将限制企业内控活动的有序落实。就事实来看,治理结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个别企业的治理机制并不够完善,未能按照相关需要,对各治理阶层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规划,再加上相应的约束管理制度未能与时俱进进行完善,增加了内控执行难度[3]。(二)内控环境基础薄弱 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并不高,未能按照内控管理相关要求,在文化建设、内部宣传、制度体系等方面提供可靠保障,使得内部控制流程过于混乱,与战略目标出现相脱节现象,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特有的文化组织,即便已经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未能紧跟企业长期战略目标规范要求,建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很难保证内部资产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另外,传统内控模式下各部门相对独立,各部门对内部控制缺乏正确意识,在内控执行方面的参与度并不高,员工内控意识比较薄弱,尚未形成部门合力,不利于内部控制的有序执行。(三)信息交流体系缺位就目前来看,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依然沿用传统固有模式或缺乏有效的内部信息交流传递,未能在战略目标引导下,深化各部门的互动交流,使得各职能部门之间各自独立的现象十分常见,无法保证所掌握信息的真实全面性,这将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的有序开展。信息交流与沟通是开展内部控制的前提基础,如果不能保证信息交流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善性,那么将导致信息传递受阻,形成“信息孤岛”现象,导致公司经营管理层无法精准判断各部门实际经营情况,这对战略目标部署与实现造成巨大阻碍。(四)风险控制不到位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渐增多,内部治理难度也在随之提升,间接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发生概率。从企业内部治理角度来看,风险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一旦管理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问题,使企业陷入经营危机[4]。然而,由于管理者对经营环境认识不充分,在未做好信息对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便盲目地扩张经营规模,加之相应风险识别与应对机制的缺位,很难准确找出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隐患,这样在风险来临之际,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隐患的有效预防、控制与化解,这将严重影响内部控制水平。四、基于战略目标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策略(一)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企业需要在治理结构方面下足功夫,严格按照战略导向要求,对现行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持续优化,保证职责清晰、范围明确,充分发挥各组织间的制衡作用,逐步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内部制衡与职责分工制度,减少在重大战略决策层面的人为控制。在战略目标规范下,企业要分别设置多层级治理结构,健全董事会、股东会、监理会、经理层等组织机构,落实配套的制度体系,对各机构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人员编制等要素进行明确[5]。科学构建战略委员会,着重突出企业总部的主导管理作用,对子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进行监督控制,必要情况下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动态监测各分支机构的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尤其在重大资金支出、投资项目等环节,子公司要向企业总部提交申请,在总部财务总监或管理人员的审批后,结合企业短期、长期发展战略,客观判定该项业务活动的可行性,杜绝盲目投资、资金滥用等情况的发生。(二)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一方面,按照战略目标要求,构建适宜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属于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阶段,需要建立科学可行的内控制度,确保与现阶段战略目标相适应。第一,创业期。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参考,着重强化内部控制执行监管,以便舞弊行为的及时发现与处理,纠正补漏,切实保障内部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第二,成长期。要在战略目标引导下,在保证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风险控制系统,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现状,并建立起上至管理层、下至员工的监督考核机制;第三,成熟期。严格遵循国家现行法规体系,维护经营管理安全,保护内部财产安全,逐步提升组织整体经营效果,持续完善内控监督考核机制,落实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强化部门交流,促进业务数据的高效传递[6]。另一方面,以战略目标为核心,增强员工内部控制意识。为促进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给予内部控制高度重视,深化战略目标与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着重突出内部控制在企业治理中的重要性,加大内部宣传力度,面向企业全员进行内部控制重要性普及宣传,逐步增强各部门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深层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内控意识,进而自觉接受监督,这是完善内控环境的首要任务。(三)创建内外透明的沟通渠道 考虑到内部控制的复杂性,企业要着重加强部门互动交流,适当拓宽内外部沟通渠道,为内部控制活动开展指明方向。以WK企业为例,该企业上市于1996年,总部位于我国福建省厦门市,在经过多年发展后,企业经营范围逐步从聚焦有色金属矿山,向全面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贸易纵深发展。随着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经营活动产生的数据信息不计其数,WK企业尝试在内部控制活动中,扩宽业务沟通渠道,通过定期经营报告、业务专项报告通报等方式,形成独有的制度与文化,并采取以下举措,使内部控制更加高效且规范。第一,坚持“创新的技术、精细的管理、共赢的伙伴、和谐的环境”的经营理念,与外部相关方展开良性互动;第二,通过证监会指定的网站、报纸、公司自己的官网等,公开企业经营信息、联系方式,参与证监会投资设网上咨询会等,便于投资者对企业经营动态的及时了解,通过互动来增强对企业的理解和信任;第三,建立内部沟通交流机制,各部门可通过企业内部系统,展开线上业务交流,彼此传递自身业务情况,便于企业管理者的准确掌握,使企业经营现状及财务状况得到全面反映,为内部控制执行打好扎实基础。(四)认真做好风险评估与应对 企业应先从战略目标高度出发,客观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政策变化,结合行业发展规律与自身经营现状,将风险作为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来抓,落实配套的风险管理机制,以保证风险问题的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并制定科学可行的风险应对策略,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避免因应对能力不足,使得风险来临时企业陷入不利境地,甚至面临破产危机。在实践中,企业要积极构建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防控等机制,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定期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展开分析评判,以便潜在风险的及时发现,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例如:在风险识别环节,企业可结合自身经营现状,灵活选择环境分析、保险调查法、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等多种财务分析方法,从多方面去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准确找出潜在风险问题,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按照危害程度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合风险类型、成因与影响力,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并将其融入到企业日常运营中,在战略导向内部控制规范下,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五)以战略为导向改造内控流程为避免战略目标与内部控制相互脱节,企业应严格按照战略目标,改造内部控制流程,主要包括:①明确企业战略目标;②辨别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关的核心价值活动;③分析影响核心价值观流程推进的主要业务流程;④找准业务活动相关的风险关键点;⑤客观评价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其影响;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控制程序;⑦结合战略导向建立并执行控制活动;⑧管理层定期评价内部控制成果,及时改进薄弱环节;⑨重新设计内部组织结构,保证与企业战略目标、业务重点、发展需要等保持高度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战略目标的内部控制,企业要合理调整部门增减情况,注重核心业务的流程再造,在核心业务流程中投入有限资源,以推动核心业务的有效扩展。结语综上所述,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内容更加全面,需要企业正确梳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主要问题因素,严格按照战略目标基本要求,持续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充分发挥战略目标与内部控制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治理水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