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0730
大小:17.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4
《“课证赛岗”融合下的税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课证赛岗”融合下的税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引言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财税领域的运用,企业对财税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需要既懂财务又精通税务的复合型财税人才。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的税法、税务会计、税务筹划以及税务实训等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涉税业务账务处理能力、纳税申报能力和税务筹划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下,税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出现学生实践能力弱、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培养的学生涉税处理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现象。本文结合当前智能化背景,提出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税务类课程教学,将“证”“赛”“岗”融入到课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够应对智能化发展的复合型税务人才。一、智能化背景下应用型财税人才培养目标(一)税务核算管理能力税务核算管理的内容包括发票管理、申报管理、税务核算等。税务核算管理作为财税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相关人员具备财税基础知识,具有税额计算、涉税业务核算和纳税申报技能。(二)税务分析能力随着智能化的发展,税务机关通过财税大数据对纳税人实行数据管控,企业也更加重视潜在的税收风险和涉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问题。在此背景下,要求企业财税人员具备税务分析能力,对财税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对企业经营中的涉税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 (三)税务筹划能力税务筹划是纳税人运用税务筹划的方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税务筹划能力体现为一种综合运作的能力,财税人员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要求财税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综合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二、“课证赛岗”的解读(一)“课”,即课程体系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开设的税务类课程有税法、税务会计、税务筹划、税务综合实训等课程。这些税务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税额计算能力、涉税业务核算能力、税务筹划能力与纳税申报能力。(二)“证”,即证书这里的“证”主要是指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类。财税类职业资格证书有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等;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1+X”个税计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课证融合”就是课程教学内容要与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试内容相融合,一方面,确保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实用性;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助力学生顺利就业。(三)“赛”,即专业竞赛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够参加的专业竞赛有税务技能大赛、税收风控案例大赛、智能财税技能竞赛等。很多竞赛都融入了纳税申报等内容,竞赛案例主要源于企业,运用税务平台比赛。专业竞赛为高校和企业搭建了一个桥梁,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实现了学生的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四)“岗”,即岗位“课岗”融合就是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的岗位任职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合理设置、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三、基于“课证赛岗”的税务类课程教学改革(一)课岗融合根据企业招聘信息可知,企业涉税岗位主要有办税员、税务会计及财务主管等,要求财税人员具备纳税申报能力、涉税业务账务处理能力、税筹筹划能力以及财税数据分析与风险控制能力等。目前,很多应用型高校开设的税务类课程有税法、税务会计、纳税筹划和税务实训等课程,主要还是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偏少,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离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仍有差距。因此,在智能税务大背景下,税务类课程的改革需要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匹配财税相关知识与技能,首先,设置知识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在目标的设定上,结合职业发展和行业动态,需要考虑学生在毕业五年后能够取得的职业和专业成就。其次,整合税务类课程内容,明确税法、税务会计等课程知识点之间是互补、深化关系还是简单的重复关系。最后,改革教学方式,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二)课证融合目前,财会专业的证书分为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在校学生大部分会参加会计初级考试。课证融合需要将职业考试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将考试内容分解到相关课程。比如,初级会计师考试科目之一《经济法基础》,该科目考核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税法知识,那么在税法课程教学中,可以将经济法基础考试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讲授过程中强调初级考试的知识目标,考核重难点。课中、课后可以辅以初级经济法基础的历年真题或模拟题给学生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 有些高校增设了“1+X”个税计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此证书主要考核财税基础知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纳税申报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拿证率,教师可以把考试内容分解到财务会计、税法和税务实训等课程内容中。相关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双目标,即课程目标和考试目标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样,学生学完税法和税务实训课程后,就能参加“1+X”个税计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考证通过率,还实现了学校学习和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三)课赛融合目前,学生可以参加的税务类专业竞赛有“衡信杯”税务技能大赛、全国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分析、个税师精英挑战赛等。比如“衡信杯”税务技能大赛本科组以财税风控技术为方向,考察参赛选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税收风险管控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大赛分为税务申报岗、税务管理岗、财税分析岗、税收风控岗四个岗位。大赛考核具体内容包括企业税费计算与申报、纳税评估与纳税筹划、财税大数据分析、企业财税健康诊断。很多财务类竞赛也融入了纳税申报等模块,比如“湖北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科云杯”全国大学生企业财税管综合技能大赛,比赛要求利用电子税务局完成相应税种的纳税申报。这些比赛对接企业实务,对学生的税务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学生参赛的现状是理论中学习了税收知识、涉税业务账务处理和纳税筹划理论,比赛结果却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学中偏理论,对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依然不够。为了实现学生的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大赛的综合案例进行分解引入课堂,采用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能够熟练完成该案例。比如,在税务会计教学中,完成增值税会计章节学习后,教师可以将税务技能大赛的案例分解,将增值税模块拿出来给学生训练,并将此模块纳入学生的期末成绩的考评范围;在纳税筹划课程中,可以将税务技能大赛中的筹划案例作为教学实践环节,最好辅以相关的实训平台让学生操作,既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又做到了理实相结合,真正实现了课赛互动。 四、“课证赛岗”教学融合的保障措施(一)采用以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基于“课证赛岗”的应用型财税人才目标,根据税务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将课程目标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教学组织上,教学内容设计要能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教学内容要与教学方式相适应。教学方法上,选用符合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或手段,采用翻转课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手段,教师通过不断深入的启发式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获得启发,通过参与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深层次的学习与知识应用。比如,为了强化学生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力,将税务技能大赛的税费计算与申报的案例引入课堂,按照税种分模块,分配到各个章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将税额计算、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和申报等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涉税业务的分析、处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二)建设财税大数据实训室目前,随着金税四期工程的推进和智能化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与时俱进,建立财税大数据实训室,采购税务综合实训相关软件,增设税务类综合实训项目,能够融税费计算与申报、税务筹划、税务风险管控、财务报表为一体的综合平台。税务综合平台的构建,一方面,实现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为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提供了练习的平台,既提高了学生的参赛成绩,又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促进“课赛岗”的融合。(三)建立有效的赛证激励制度组织和利用好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财税等专业竞赛。比如“衡信杯”税务技能大赛,考核具体内容包括企业税费计算与申报、纳税评估与纳税筹划、财税大数据分析、企业财税健康诊断。学生在备赛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相关税收知识,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比赛中得到提高。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学生考取了会计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取得免考税法、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如果学生取得了“1+X”个税计算职业技能初级证书,可以取得免考税务实训课程;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财税专业竞赛获得相应的奖项,可以免考相关专业课程,并根据得奖等级评定课程分数。对于参加比赛获得相应奖项的,也可以抵顶相应的学分或加分,在学生评优评先方面可以优先考虑。(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高校应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对象可以选择业财税一体化、财税智能化的大中型企业,并且提高大中型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参与度,发挥企业在合作中的作用。结合目前税务共享、财税智能化等新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把“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财税专业竞赛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接企业涉税岗位需求,建立校企联动的大数据财税课程。校企可以合作开发信息化、立体化的教材,在教材中融入大数据、税务共享等新技术内容。在教材编写上,企业可以提供真实的企业实操案例。聘请校外导师对学生实践教学、财税专业竞赛进行指导与培训,让学生在实训中践行理论知识,在实践上培养专业技能。应用型高校还可以开设与企业协同育人的税务技能班或订单班,校企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不仅可以对接企业岗位需求,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课岗”融合。(五)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金税四期的推行,部分专业教师对业财税融合、智能财税了解不够,因此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去”,到校企合作企业参加挂职锻炼,定期到建立共享中心、业财税一体化的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财务大数据、财务共享、智能财税、大数据纳税评估和风控管理等培训班的学习。同时,学校可以鼓励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职教师积极考取财税职业资格证书,比如会计师资格证书、税务师证书等,使教师对职业标准有更深的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引入高水平、高层次教师加入专业教师队伍,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将实践经验和新的前沿动态融入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促成“课证赛岗”互融互通。结语在数智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从“课岗”融合、“课证”融合、“课赛”融合等方面,改革现有税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采取建立财税大数据实验室、切实落实产教融合等措施,促进“课证赛岗”的互融互通,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力,为企业输送符合智能化发展的复合型财税人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