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8586
大小:51.7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5-01-03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五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上海市实验学校2021学年高三第二学期月考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__________》)(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3)作者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答案】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②.兰亭集序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⑤.贾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以及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易错的字有:诞,集、哀、施、谊。2.按要求选择。(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B.《围城》的讽刺幽默,蕴含着钱锺书先生深厚的学识素养。对于古今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他总能够信手拈来,巧为己用。C.在太卜郑詹丹的眼里,屈原只不过就会做几首谈情说爱的山歌,时而说些哗众取宠的大话罢了,并没有什么大的本领。D.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4年了,感觉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无数震惊的、悲伤的、感动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追求理想的执着。①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的心。”②他们选择职业时,仅看到行业的光鲜和收入的可观,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有压力。③这样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停步不前,何谈实现理想?④但是,许多年轻人是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的。 A.④②③①B.①④②③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答案】(1)D(2)B【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使用正确。血雨腥风: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B.使用正确。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C.使用正确。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D.使用有误。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该成语和“出现在眼前”意思重复。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文本阐述的是“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首先用①句孟子说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从正面阐述观点;接着用④句从反面列举许多年轻人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②句则紧承④句作具体解说许多年轻人选择职业时的“功利”;③句承接②指出这类人最终表现。据此,正确的句序是:①④②③。故选B二阅读70分(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知识付费的热潮背后周志强①现如今,大众媒体生产出来的知识,不仅可以指导学生的人生思想,成为其为人处世的精神依据,而且还指导年轻人的学术思考,构造其看待问题的理论支撑。在和一位本科学生交流时,不到二十分钟的对话中,我的学生反复引用梁文道、高晓松的“思想”,而我讲授的课程内容和观点,对他似乎完全没有影响。网络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正在逐渐由“网红学者”或者“媒体明星”来主导。 ②在汉语语境中,“知识”往往被当成是静态的东西,被看作是文明的成果或者已有的科学规律的记载。于是,“学知识”自然成为人的主动性行为,掌控此静态成果的过程。有了“知识”,也就具备了走入社会构建人生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是“知识型”的社会,凭借感性建立起来的经验,逐渐不能适应抽象组织起来的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掌握更多的知识,自然变成一种带有焦虑性的必要行为。各种考试、测评和审查,几乎都是建立在知识掌握的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基础上。于是,一种以“知识习得”为核心的教育型社会就形成了。③网络知识付费的现象,正是建立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之上:知识,乃是对于我们的处事和工作“有用”的东西,所以值得花钱购买。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自然浮出水面:把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交给大众媒介去完成,这会令知识和教育发生什么变化呢?④黑格尔曾经在《精神现象学》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所以,“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并不是因为它已经完成了自身,成为一种不容置疑的凝固的表述,而是因为它在通往自身的途中显示出其面目。一个工匠当然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印证自己的创造力。但是,这种创造力只能体现,或者说“活在”其作品完成的过程之中。所以,相对于“知识”来说,“真理”更具有各种“不可能性”:它蕴含着矛盾,而不是解决了矛盾;它质疑自己,而不是信赖自己;它不断地否定“常识”,鼓励带有强烈否定性色彩的思想探险和匪夷所思。佛教哲学也提出“知见障”,让我们反思知识对于豁然领悟能力的特殊阻碍。⑤简言之,按照这个理解,知识不等于真理。知识的特点是__________的整体,而真理则是在完成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马克思指出,问题不在于阐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但是,知识的特性是被告知而不是反思,知识具有一种保守性的特点,它总是阻碍改变。⑥于是,一旦知识被购买,知识的保守性就被极大地掩盖了,知识的伟岸和令人憧憬的面目则被置放在我们面前。如果说商品拜物教正在创生这样一种消费:商品必须假装自己不是物品而是高大上的“文化”或“意义”才能卖出去。曾几何时,“交换价值”替代“使用价值”成为商品消费流通的主角。在今天,“欲望价值”正在替代“交换价值”,成为商品消费的主导型力量,对商品的需要(need)正在被对商品的想要(want)取代。那么,“网络知识付费”也在创生这样一种“知识拜物教”的情形:知识正在假装自己就是整个世界本身。一切不掌握知识的人,正在遭到鄙夷;《流浪地球》中计算公式和了解火星秘密的人正在拯救人类;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证明了没有子女教育的基本知识会造就怎样的荒唐;“罗辑思维”告知大家活下去的方式不是勇敢冒险,而是遵守知识的秩序;“抖音”“知乎”“爱问知识人”等无时无刻不在陈述正确人生的知识途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⑦在这里,“知识”成为商品的同时,也就成为“符号之神”。人们对于经验的怀疑与对于不确定知识的排斥就成为必然。买来的知识,必须稳定且有效,这就有了知识的保值。 ⑧网上知识购买的过程体现出了强烈的知识崇拜意识——知识要值得买才行。这种直接购买的知识商品,唤起的是人们的保值期待,即希望买来的知识一直有效,一直存在下去,能够支撑人类的思想。所以,“知识商品”必须是“干货”“硬货”,是大家都认可且形成了坚定不移的信任的东西。但是,传统的教育付费,是让人们在学校里面学习。上学交学费,买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面对面教学过程中学会的“如何知识与知识如何”,即一个人学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利用知识去反思思考的手段。⑨为什么知识付费在中国这么兴旺繁荣?艾瑞咨询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知识付费市场将达到235亿元产值的规模。轻量化的网络知识付费学习,有可能成为未来重要的学习方式。有趣的是,多家产业报告都提到知识付费产业跟特定的焦虑有关。在《商学院》杂志上刊登的一篇知识付费的调研报告显示,职场中压力很大,大部分人存在知识焦虑。调研中约八成人购买过相关付费课程,约97%的受调研者表示有知识焦虑倾向,其中20.51%表示非常焦虑。付费课程类型排名前三的是技能职场、时间管理及情商、财经商业,均占比在50%以上;第二梯队是投资理财、人文艺术,均占比在40%以上;第三梯队则是外语学习、心理情感、生活健康。由此可见,知识付费的产品经理们正是针对消费者的“焦虑需求”用各类课程“对症下药”。⑩我们不妨对这种焦虑进行分析。首先,这是一种“匮乏性焦虑”。学校知识生产力剩余,思想生产力不足,这造成了毕业后人们感觉知识匮乏,不足以应对人生和职业的挑战。其次,这也是一种“珍视性焦虑”。在这里,知识付费的购买,体现出一种有趣的心态:渴望珍视的诉求。知识付费的焦虑表达为这样一种焦虑:每个人都特别想珍惜点什么,但是,却匮乏珍惜的对象。这不正是当前社会群体的一种内在无意识吗?到处都在讲“要懂得珍惜”。这恰恰说明不是人们不想珍视,而是感觉不到有什么值得珍视,于是,就连十几岁孩子刚谈第一次恋爱就会讲要珍惜眼前人——在这种珍惜性焦虑的驱使下,人们总想获得一点心灵上的东西,减缓这种焦虑,知识付费的生产,致力于一种喂养性知识产品的提供,正好可以成为缓解或解决珍惜性焦虑的良药。⑪我认为,今天既不是要取消知识付费,也不是要反对知识付费——知识付费有可能让人们更容易获得教育机会。但是,知识付费让知识的生产者和知识都变成了商品,这是要警惕的。知识的生产权不能彻底交给商品的交易活动,我们要看到知识付费是新的教育领域,是需要有责任感和思想深度的人去“占领”的空间。(选自《探索与争鸣》)3.请在第⑤段的空格内填入恰当的词:_____________。4.下列对第④段对“真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真理变动不居,没有确切的表述。B.真理往往呈现在探索的过程之中。C.真理中蕴含着矛盾、质疑与否定。D.真理不断否定常识,鼓励探险。5.请简析第⑨段是如何论证知识付费在中国兴旺繁荣的原因的。6.以下选项中能根据文意做出的推断是()A.学生反复引用“网红学者”的思想,学界的学术规范被颠覆。 B.知识焦虑的唯一原因在于知识生产者将知识商品化、教育市场化。C.学校里知识的教育,应注重知识的生产过程和学生对知识的改造。D.知识商品化将推广“只有买来的知识,才是硬核知识"的观点。7.第⑪段作者认为需要有责任感和思想深度的人去“占领”知识付费的教育空间,如果你是一项知识付费节目的主讲人,请你根据文章观点,设计节目主题、简要内容和讲授方式。【答案】3.凝固静态4.D5.从论证结构上来看,第一句话采用了问句的形式,提出知识付费在中国这么兴旺的原因。然后多家产业报告都提到知识付费产业跟特定的焦虑有关。最后总结,知识付费的产品经理们正是针对消费者的“焦虑需求”从而制定课程。从论证手法上来看,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式,文中举了《商学院》杂志上刊登的知识付费的调研报告;采用了列数字的论证方法,文中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来进行论证;文中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文中将知识付费的产品经理们针对消费者的“焦虑需求”制定的各类课程比作“对症下药”。6.D7.节目主题:知识付费教育应该由有责任和思想的人去引领。简要内容:当今时代网络知识付费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网络知识付费这种新的教育领域应该由有责任和思想的人去引领。网络知识付费的前景。讲授方式:由当今知识付费的现象引入主题;然后分析当今知识付费的优缺点,从而提出知识付费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通过举例子的手法可以得出知识付费这种新的教育领域应该由有责任和思想的人去引领;最后列举一些数字,通过数字显示知识付费的前景。【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本处是在概括知识的特点,在概括知识的特点使,我们可以通过前文对知识的描述,以及和真理的对比中加以概括,如“‘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并不是因为它已经完成了自身,成为一种不容置疑的凝固的表述”“而真理则是在完成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可以看出,真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而知识正好是相反的,所以知识是凝固静态的。【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否定常识”错误。由原文“它不断地否定‘常识’,鼓励带有强烈否定性色彩的思想探险和匪夷所思”可知,这里面的“常识”是具有特殊含义的,是指日常生活中那些看起来正确实际上错误的认知。故选D。【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论证结构上来看,“为什么知识付费在中国这么兴旺繁荣?”,以问句的形式提出知识付费在中国这么兴旺繁荣的原因。然后接着说到艾瑞咨询报告的统计,从而预计轻量化的网络知识付费学习,有可能成为未来重要的学习方式。接着又说到多家产业报告都提到知识付费产业和特定的焦虑有关,并且付费课程类型排名也和消费者的“焦虑需求”有关。最后得出结论,知识付费的产品经理们针对消费者的“焦虑需求”而制定各类课程。从论证手法来看,如“在《商学院》杂志上刊登的一篇知识付费的调研报告显示,职场中压力很大,大部分人存在知识焦虑”,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式,举了《商学院》杂志上刊登的知识付费的调研报告。如“将达到235亿元产值”“约97%的受调研者”“其中20.51%”“占比在50%以上”“占比在40%以上”,采用了列数字的论证方式。如“知识付费的产品经理们正是针对消费者的‘焦虑需求’用各类课程‘对症下药’”,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式,将知识付费的产品经理们针对消费者的“焦虑需求”制定的各类课程比作“对症下药”。【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学界的学术规范被颠覆”错误。由原文“网络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正在逐渐由‘网红学者’或者‘媒体明星’来主导”可知,文中只是说“知识”的获取方式正在逐渐由“网红学者”或者“媒体明星”来主导,但并不能推断出学界的学术规范被颠覆。B.“唯一原因”错误。由原文“现代社会是‘知识型’的社会,凭借感性建立起来的经验,逐渐不能适应抽象组织起来的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掌握更多的知识,自然变成一种带有焦虑性的必要行为”“这是一种‘匮乏性焦虑’。学校知识生产力剩余,思想生产力不足,这造成了毕业后人们感觉知识匮乏,不足以应对人生和职业的挑战”“这也是一种‘珍视性焦虑’”可知,知识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知识生产者将知识商品化、教育市场化只是其中的一方面。C.“知识的生产过程和学生对知识的改造”错误。由原文“学校知识生产力剩余,思想生产力不足,这造成了毕业后人们感觉知识匮乏,不足以应对人生和职业的挑战”可知,“知识生产力”是指学习到的知识,“思想生产力不足”指的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利用知识去反思思考的手段,而学校教育缺乏的是后者,所以学校里知识的教育,应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利用知识去反思思考的手段。D.由原文“这种直接购买的知识商品,唤起的是人们的保值期待,即希望买来的知识一直有效,一直存在下去,能够支撑人类的思想。所以,‘知识商品’必须是‘干货’‘硬货’,是大家都认可且形成了坚定不移的信任的东西”可推断出,知识商品化将推广“只有买来的知识,才是硬核知识"的观点。故选D。【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文围绕的是知识付费这一话题展开的,第⑪段作者的观点为作者认为需要有责任感和思想深度的人去“占领”知识付费的教育空间,所以作为一名主持人,在设计节目主题、简要内容时必须围绕话题和作者的观点,所以节目主题可以设计为知识付费教育应该由有责任和思想的人去引领。本文是围绕知识付费这一话题展开的,所以所先就要探讨一下当今网络时代知识付费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因为知识付费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并且网络上需付费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引出网络知识付费这种新的教育领域应该由有责任和思想的人去引领。最后在世界乃至中国,知识付费这一新的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只要我们善于引导、规范,这一新的教育领域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爱设计这一节目的讲授方式时,我们可以调动多种方式,比如,可以由当今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单一这一现象从而引出知识付费的主题。然后分析当今知识付费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分析,从而提出知识付费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知识付费是一种新出现的教育形式,还不规范,可以列举一些事例,然后分析案例,从而得出知识付费这种新的教育领域应该由有责任和思想的人去引领。最后知识付费这一新的教育方式前景到底如何,可以列举一些数字,通过数字更能有力地显示知识付费在未来会有很好的前景。(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雪[苏]康斯坦丁·帕乌斯托夫斯基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琴。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怎么会是这样?”波塔波夫一脸茫然,轻声地自言自语道。不知是谁小心翼翼地拍了拍波塔波夫的肩膀。他回过头去。在他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进屋吧,别在这站着。”女人轻轻说。波塔波夫一言不发。女人拽着他的袖口,沿着打扫干净的小径走向小木屋。快到台阶的时候,波塔波夫停了下来,感到喉咙里一阵痉挛,几乎喘不上气来。女人还是那样轻柔地说道:“没关系。请您别拘束。很快就会过去的。”他进了屋子。整个晚上波塔波夫都无法消除一种奇怪的幻觉,仿佛他处在一种飘然的、影影绰绰的,但却十分真实可靠的梦境中。钢琴、蜡烛……屋子里的一切都如他当初想看见的一样。彼得洛芙娜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转过身,对波塔波夫说: “我觉得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也许吧,”波塔波夫答道,“不过,想不起来啦。”几天之后,彼得洛芙娜收到了波塔波夫写来的信。“我当然记得我们是在哪里相逢的,”波塔波夫写道,“可是我不想在家里对您说。您还记得1927年在利瓦季亚吗?在一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您的倩影就永远刻在了我脑海里。当我看着您的背影远逝,我就知道,您是会让我的一生发生改变的人。可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追上去。在这条小道上,我只看了您一眼,就永远失去了您。不过,生活看来对我还是很宽厚的,让我又遇上了您。如果能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那它当然是属于您的。”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1943年(有删改)8.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9.简析彼得洛芙娜这一人物形象。10.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11.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有哪些寓意?试加以分析。【答案】8.①使用叠词、拟声词。如用“簌簌”“沙沙”等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②语言具有暗示性(或具有象征色彩)。如通过描写月亮升起,暗示(或象征)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③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通过“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的拟人化描写,表现波塔波夫内心的情感波澜,情景交融,充满诗意。9.①体贴别人、善解人意。当她从信中得知男主人公的期待之后,帮他实现了愿望。②多情、浪漫。比如修好门铃后,她对即将回来的男主人公充满了期待,兴奋得面色绯红。③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离婚后移居小城的她,积极拥抱生活的新变化。见到不敢进屋的男主人公,主动拉他进屋,并为他弹奏钢琴。10.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结尾进行呼应。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③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④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11.①心理创伤的修复。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架走了调的钢琴,钢琴修复寓有人们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并重新奏响心灵的美好乐章之意。②爱情的修复。战争背景下被冲淡的爱情乐章重新奏响。③战后家园与生活的重建。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奏响。【解析】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位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品位精彩语言表达艺术,一般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从用词方面分析,是否有生动的动词、形容词、叠词、象声词等;从句式的角度分析,是否运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整散结合等;从手法的角度分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各种表现手法、各种表达方式等;还可以从文章语言的整体的风格角度来赏析。作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表达带来的效果。①在所给画线句子中,使用叠词、拟声词。如描写屋外景色时,文中写到,“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用“簌簌”“沙沙”等摹写环境,衬托人物波塔波夫在父亲去世后回到家中的矛盾心理。②语言具有暗示性(或具有象征色彩)。如“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通过描写月亮升起,描写霞光为“粉红色”,暗示(或象征)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③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通过“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的拟人化描写,表现波塔波夫内心的情感波澜,情景交融,充满诗意;另外整个画线部分,出现了很多景物细腻的描写,如“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等,通过雪地、旧亭子、天空、霞光等的描写,把景色描写得诗情画意,从而更好地表现波塔波夫复杂的心境。【9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首先总体把握文本内容,根据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其次,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句,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评价的语句,来评判人物性格;第三,通过事件综合起来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①体贴别人、善解人意。小说中,彼得洛芙娜在一天夜里偶然读到波塔波夫写给父亲的信件,她被波塔波夫充满爱的精神感动,得知波塔波夫的期待之后,彼得洛芙娜决定帮他实现愿望,“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这些都能说明彼得洛芙娜是一个心地善良、体贴别人、善解人意的人。②多情、浪漫。比如,修好门铃后,她对即将回来的男主人公充满了期待,兴奋得面色绯红;她还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找到蜡烛,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她坐到钢琴前,小心翼翼地为波塔波夫弹奏了几曲,这些说明彼得洛芙娜是一个多情而浪漫的人。③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离婚后移居小城的她,由以前的抱怨变为“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说明积极拥抱生活的新变化。她和波塔波夫素不相识,却精心为他准备好一切,见到不敢进屋的波塔波夫,主动拉他进屋,并为他弹奏钢琴,这些都说明彼得洛芙娜是一个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的人。【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情节手法的能力。“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方式和叙述人称,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前后伏笔照应等技巧。①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彼得洛芙娜觉得和波塔波夫中尉似曾相识,“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结尾以波塔波夫中尉给彼得洛芙娜的信进行呼应,,说出自己与彼得洛芙娜在利瓦季亚的偶遇及念念不忘,虽然小说已经交代彼得洛芙娜那次并未与他在利瓦季亚偶遇,但是文章以两个人彼此似曾相识来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非常紧凑。②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彼得洛芙娜知道了波塔波夫中尉的期待,也知道了他对“自己”的情缘,所以,文章通过书信的方式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③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比如文章前面写那架钢琴“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但女主人公彼得洛芙娜在波塔波夫中尉信中看到“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这些话时,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琴”,最后她为波塔波夫中尉“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钢琴的反复出现使小说结构非常紧凑。④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一方面彼得洛芙娜在小屋中看到的信件、照片、钢琴等,以及波塔波夫中尉在信中提到的旧亭子、钢琴、蜡烛、曲谱等物件都集中在花园和小屋;另外,两人见面也是先从花园开始,然后到小屋,相对比较集中,这样小说结构也比较紧凑。【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理解钢琴的修复在作品中的寓意,首先在小说中找到钢琴出现的语段。在小说中,钢琴在文中多次出现,比如最初是女主人公彼得洛芙娜眼中看到的,说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然后波塔波夫中尉信中也提到了钢琴,“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女主人公彼得洛芙娜在波塔波夫中尉信中看到这些话时,文中写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琴”,最后她为波塔波夫中尉“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仔细阅读这些语段,不难发现,在这篇小说中,钢琴的修复有以下几点寓意,①寓意着心理创伤的修复。女主人公彼得洛芙娜最初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的,她回不了莫斯科,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架走了调的钢琴;男主人公波塔波夫中尉去参加战斗,但是父亲却在家中去世了,这让他渴望回家的心情受到伤害,但是回到家中后他发现家中如他心中所想的那样温馨,所以,小说中钢琴修复寓有人们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并重新奏响心灵的美好乐章之意。②爱情的修复。女主人公彼得洛芙娜离婚了,带着女儿瓦丽娅孤零零生活在坐落在山上的小屋中,她看到波塔波夫中尉的信后,改变了自己,修复了钢琴,战争背景下被冲淡的爱情乐章重新奏响。③战后家园与生活的重建。小说描写的背景发生在战争年代,波塔波夫中尉在战争中不忘写信想象家中钢琴已被修复,彼得洛芙娜在战争年代流落他乡时请人修复“那架走了调的钢琴”,并“小心翼翼地弹奏了几曲”,这些都表明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奏响。【点睛】小说阅读需要注意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三)(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裴迪南门秋夜对月[注]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注】裴迪:钱起、王维的友人,几人多有诗作唱和,爱喝酒,生性狂放。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2.以下对两首诗歌内容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写朋友饮酒吟诗。月光洒满了庭台,环境的宁静与相聚的热烈形成了对比。B.甲诗尾联诗人由领略美好的月光,陷入沉思。以问句作结,让读者去思考,意味深长。C.乙诗颔联写诗人拄拐倚门,傍晚时听蝉的鸣叫,可见诗人隐居中超然恬淡的生活态度。 D.乙诗中诗人将朋友比作五柳,又用接舆自比,表达了诗人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13.清人沈德潜对钱起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试分析甲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并指出乙诗中“最工于体物”的是哪一联,作简要分析。【答案】12.D13.①萤远入烟流描写了月下萤虫远飞,光亮流逝在清冷的月光和弥散的烟雾中,诗人不仅观察细腻,且表现出一种惆然自失的淡淡愁绪。通过萤火流露寒意,在写物方面确实很见功力。②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景物选取独具匠心: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精确剪取景物独特的瞬间,描写富有包孕的片刻:“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动词运用精准:“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诗人将朋友比作五柳,又用接舆自比”错,应是诗人自比五柳,将裴迪比做接舆。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萤远入烟流”,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在白色的月华之下萤火虫的光是暗淡得几乎不能看见的。不过,当几只萤火虫飞向远方,诗人看到了它们的身体在烟霭中闪动。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谓运思入妙。萤火在月色中很难辨别,诗人不但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意象,而且视线随之逐渐消失在暮霭中,在惊叹诗人观察细腻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流露出淡淡的怅然若失的愁绪。通过萤火流露寒意,在写物方面确实很见功力。乙诗中“最工于体物”的是“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此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四)(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②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范雎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③太史公曰: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蔡泽等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羁旅入秦,取秦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释: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游学干诸侯小大甚众(2)是故君子以义死难15.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1)虽死无所恨()A.仇恨B.痛恨C.遗憾D.埋怨(2)昭王新说蔡泽()A.游说B.喜欢C.高兴D.劝告16.把第③段画直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7.第②段画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18.这是一篇有特色的说辞,试比较其与《谏逐客书》的不同之处。19.阅读全文,参考“太史公曰”中一段话,探究蔡泽成功的原因。【答案】14.(1)求取;(2)牺牲生命 15.①.C②.B16.然而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像蔡泽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这样的事)又哪能一一数得尽呢!然而,蔡泽如果不被逆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17.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18.本文中:(1)擅用激将法,先激怒对方,获得说话机会。(2)然后拐弯抹角话锋转换,从臣子追求方面列举典型事例,说明名节和性命具保才是上策,说服力强。《谏逐客书》:(1)站在帝王之利的角度反复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面论述以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以突出逐客之害。正反论证,利害并举,两相对照,是非昭晰,因而使文章论辩有力。(2)文章采用极力铺陈的手法,大量列举事实作依据,产生了事实胜于雄辩、论据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排比句接踵联翩,对偶句相间迭出,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19.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把握机遇,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而获取相位;困厄中激励自奋。【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1)“干”,求取。句意:游学四方,向所在大大小小很多诸侯求取官位。(2)“死”,牺牲性命。句意: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1)句意:即便死也无所遗憾。故选C。(2)句意:秦召王新宠(喜欢)蔡泽。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两个“然”均表转折;“偶合”,无意中恰巧遇到(好机会);“如”,像;“子”,对人的尊称;“胜道”,数得清;“困厄”,(处境)艰难窘迫;“恶”,怎么。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 “数月”作“相秦”的补语,“月”后的“人”作下一句的主语,“月”后断开;“之”作“恶”的宾语,“之”后断开;“惧”的主语“蔡泽”承前省略,“诛”意念上的被动,作“惧”的宾语,“乃”表承接兼具因果关系,引领下句,“诛”后“乃”前断开。【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蔡泽的论辩技艺:由“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得出答案(1)蔡泽先是用激将法,四处散布说,有个叫蔡泽的大才之人到了秦国,只要让他见到秦王,就一定会得到重用,而那个范雎的相位必定不保。由“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可知蔡泽先从臣子的目的性谈起,到想获得的终极目标,接下来话锋一转,谈及那些为臣子者的下场,以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举例,“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论及名节和性命具保为上策,性命不在独留名节为下策,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得出答案(2)典型事例,说服力强。李斯的论辩艺术:文章一开头,李斯便开门见山地指出秦王逐客的错误。然后用正面事实列举出秦往昔纳客而获得的种种好处:“遂霸西戎”“至今治强”“使之西事秦,功施至今”“使秦成帝业”……也就是说:纳客能令秦获得“称霸、治国、外交成功及成帝业”的益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反驳了秦王“客负于秦”的论据,同时,这些好处是与秦统一天下一脉相承的,既然秦王一心想统一天下,那么,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看到:李斯的这番话正说到秦王的心坎上去了,已收到了动摇秦王,逐客之决心的效用。而紧接着,李斯说了句:“向使四君却客不内……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这是反面陈述不纳客的坏处,因此有加强语气,反衬秦纳客的好处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动摇了秦王拒客的决心。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得出答案(1)反复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面论述以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以突出逐客之害。正反论证,利害并举,两相对照,是非昭晰,因而使文章论辩有力。 文章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言调谐美,不乏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有文采,得出答案(2)文章采用极力铺陈的手法,大量列举事实作依据,产生了事实胜于雄辩、论据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排比句接踵联翩,对偶句相间迭出,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原文叙写了两件事,一件是蔡泽与范雎的交锋,一件是得到秦昭王赏识。可从中概括出蔡泽“垂功于天下”的原因,比如“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可见善于变通适时选择;“”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设计激怒范雎以获得被接见的机会,可见足智多谋;“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可见能言善辩获得范雎赏识。另外太史公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如“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子,不得尽意,岂要胜道哉!然此子不困厄,恶能激乎!”意思是,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像蔡泽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这样的事)又哪能一一数得尽呢!然而,蔡泽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据此概括出有赖范雎向秦昭王举荐和让贤而获取相位;在困厄中激励自奋等答案即可。参考译文: 蔡泽,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长揖之礼而不下拜,本来早就(惹得)范雎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真有这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过后几天,范雎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授予他客卿之位。范雎于是托言有病请昭王允允许他归还相印。秦召王新宠爱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位,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奉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奉事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就让太子丹被送入秦国当了人质。太史公评论说:韩非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这句话说的真对啊。蔡泽等世上的一切辩士,虽然游说诸侯,但(大都是)到了头白也没有入仕的机会。这并非他们的计策拙劣,而是因为游说的力度不大。等到入秦作客,取得卿相之位,功垂天下的原因,是(游说力度)强弱形势本来就不一样,凭藉不同罢了。辩士也有偶然遇到好机会的,天下有很多像蔡泽一样的贤能之人,却没有遇到好机会,所以就不能尽展他们的才能,(这样的事)又哪能一一数得尽呢!然而,蔡泽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激励自奋呢!(五)(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梅谱》序①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何□?心可以八万世,而人必不肯出百年。试摆列一世之人摘看之,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②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遂不知老之将至。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画,迄于今从心所欲。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曾有广文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其华殆尽。化则还天,诚能动物,一之至也。③雪湖尝告人曰:“画梅以韵格胜。”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其心之独至,千载而下有必传者也。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④予偶还里中,访雪湖山房,出旧稿示余,余为刻之于姑熟宦邸。人共谓雪湖得梅之趣,而吾独谓雪湖得梅之苦。 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则是《梅谱》乃导师也。(选自《刘雪湖梅谱》,有删节)【注】①王元章:即元代著名画家王冕。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也B.与C.矣D.焉21.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2.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志趣。B.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获得了画梅乐趣。C.作者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孤寒本色。D.作者认为刘雪湖从画梅中体悟到甘苦。23.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答案】20.A21.运用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蝴蝶对纸上梅花“依依”和蜜蜂吃尽壁上梅花,凸显刘雪湖画的梅花形神毕肖,表现作者对其画梅之高超境界的赞赏。22.C23.本序首先点出“天下必传之心”“无几”的观点,然后介绍刘雪湖学画过程及其作品的特色,再进一步指出刘雪湖的艺术观点及成就,最后交代自己重刻《梅谱》以传“雪湖之心”表达敬意。【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本处“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何□?”句意是,天下有能必定传扬的心(精神),没有一定能长久留存的人,为什么呢?根据问号,虚词与疑问副词“何”一起表达疑问句,为疑问语气助词。选项中的虚词只有“也”和“何”一起才能构成疑问语气,同时“也”在虚词中是充当语气助词的身份。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曾有广文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其华殆尽” 意思是,曾经有个姓严的人泛舟水上,打开他的梅花图,恰好有一只花蝴蝶翩翩飞来,对画上的花依依不舍追随几里。他还曾为倪中丞家画壁,过了半年,蜜蜂把壁画上的花都吃光了。“依依”依依不舍,运用拟人手法,把蝴蝶人格化,赋予蝴蝶人的情态,描绘其对纸上梅花的依恋;“越半载,蜂食其华殆尽”运用夸张手法,说过了半年,蜜蜂把壁画上的花都吃光了,极言蜜蜂对纸上梅花的喜爱。以纸上梅花对蝴蝶和蜜蜂的吸引力,凸显刘雪湖画的梅花形神毕肖,表现作者对其画梅之高超境界的赞赏。【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原文“得梅之趣”“得梅之苦”,应为不同的人对刘雪湖所画之梅的认识。根据上下文,众人所识的应为刘雪湖所画之梅的真趣;结合作者所赞赏的刘雪湖之“心”,梅之“苦”为孤寒本色。本句是作者认为画作者悟出了梅花的孤寒本色,考生要注意抓住梅花孤的特点。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段“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天下有能必定传扬的心(精神),没有一定能长久留存的人,能留一点微光薪火相传的,没有几个。首先点出“天下必传之心”“无几”的观点。②段“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遂不知老之将至”介绍刘雪湖学画过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画,迄于今从心所欲。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介绍作品的特色。③段“雪湖尝告人曰:‘画梅以韵格胜。’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指出刘雪湖的艺术观点及成就。④段“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则是《梅谱》乃导师也”交代自己重刻《梅谱》以传“雪湖之心”表达敬意。参考译文: ①天下有能必定传扬的心(精神),没有一定能长久留存的人,为什么呢?心可以流传万代,但人肯定活不过百年。试着看看百年来的人心,无论层次高低,都想追求不朽。但到了百年之后,那些人和他们的精神,都一起化为血与土。能留一点微光薪火相传的,没有几个。②山阴的刘雪湖,年轻时看到王冕画的梅,心生喜欢而学习它,以至于废寝忘食。学成之时,他就背起书箱,买好鞋子,出外游学,走遍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起初他是依照王冕的画来画梅花,后来是直接根据梅花而画,到现在则是完全顺从心境。用笔灵活神韵飞扬,停笔三天,但梅花的充盈的气韵依然没有消失。曾经有个姓严的人泛舟水上,打开他的梅花图,恰好有一只花蝴蝶翩翩飞来,对画上的花依依不舍追随几里。他还曾为倪中丞家画壁,过了半年,蜜蜂把壁画上的花都吃光了。出神入化神韵天成,确实能打动万物,竟然到了这样的境界。③刘雪湖曾经对人说:“画梅以韵味格调取胜。”韵味在歌声停歇后犹存,格调在布控棋局前已存。擅长唱歌下棋的人懂这一点却未必说得明白,即使能表达也未必是真的了解。刘雪湖竟然通过梅懂得了这一点,又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是他的思考的独到之处,千年以后一定能流传下来。他画的《梅谱》共刊刻四次,都被喜欢的人拿走了。他性情孤高,再加上家境贫穷不能再刊刻,无法满足猎奇之人。④我偶尔回到家乡,拜访他的雪湖山庄,他会拿出旧稿来给我看,我在姑孰官邸为他刊刻,人们认为刘雪湖得到了梅的真趣,但我唯独认为刘雪湖体悟到了梅的孤苦。人们只想流传刘雪湖的画,但我只想传刘雪湖的精神。如果从此有人像他一样有了对歌弈的领悟,并能以至诚之心来传承的,那么这本《梅谱》就是导师。三、写作(70分)24.有人说:流水争先,靠的是绵绵不绝;青年人只要不下场,都会随着时代潮水浩荡向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句以“流水”为喻,只有不断坚持、奋力向前,才能绵延不绝;也可以理解成每个水滴都奋力向前,前浪后浪接续努力,就能推动时代大潮绵延不绝。第二句针对青年人,强调只要你能坚持住,能够跟随大环境前进而不被淘汰,就能抵达你想到达的彼岸。两则材料综合起来,强调了两点,一是“坚持”“不放弃”,而是“顺应时代潮流”“借助环境的力量”。材料的核心意思就是紧随时代潮流,坚持向前不放弃。文章应该围绕坚持、不放弃、跟随时代潮流前进等角度进行写作。每一个人都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或坎坷,但我们不能自暴自弃,而应该与这些困难挫折斗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而成为伟大时代的一部分。我们都是普通人,要前行只有依靠环境的不断推动。不少人希望一马当先,奔涌向前,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和前路的坎坷,难免跌跤或干涸。意识到自身的普通,才会与大众融合,获得不绝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普通的人居多,但是这个时代也是由普通人构成的,普通的人也能成就伟大的时代。因此说,普通人面对选择,不应该放弃,也要相信滴水终成汇成海洋。综合分析就是普通人不要放弃,战胜困难,为伟大时代添砖加瓦。写作时可以写成议论文。首先由材料引出观点,然后先论述青年应努力跟上时代潮流,不断努力奔跑。比如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青年干部,还有疫情期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一线的白衣天使等。接着写不放弃、不下场就一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可以写张桂梅的坚持、华为的坚持和努力。最后写小水滴也能推动流水不断前进,无数普通人的努力换来了如今的国家富强。每个青年都应当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坚持奋斗不放弃,就会实现理想、不负时代。立意:1.不放弃,向前奔跑。2.坚持不下场,胜利最终会属于我们。3.成就伟大时代,我们在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